[发明专利]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2875.4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动力 循环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包括超重力旋转装置和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包括转轴(2);
所述热动力循环装置包括蒸发器(8)、冷凝器(3)、液体涡轮(7)、发电机(6);所述冷凝器(3)固定在转轴(2)上,所述蒸发器(8)的蒸发管道一端连接冷凝器(3)的冷凝管道一端,冷凝器(3)的冷凝管道另一端连接液体涡轮(7)的液体进口,液体涡轮(7)的液体出口连接蒸发器(8)的蒸发管道另外一端;
所述液体涡轮(7)的输出轴连接发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器(3)布置在转轴(2)的轴心位置,蒸发器(8)、液体涡轮(7)和发电机(6)布置在转轴(2)的回转半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支撑蒸发器(8)、冷凝器(3)、液体涡轮(7)和发电机(6)的底座(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8)和冷凝器(3)之间的连接管道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8)和冷凝器(3)之间设置一根以上的连接管道;
所述连接管道绕转轴(2)的轴心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8)、冷凝器(3)、液体涡轮(7)及其连接管道内部所采用的工质为单组分有机工质,其临界点温度范围为40℃~100℃。
7.一种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包括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是:转轴(2)带动蒸发器(8)、冷凝器(3)、液体涡轮(7)和发电机(6)以一定角速度旋转;
从冷凝器(3)流出的低压液体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中流动到液体涡轮(7)进口时被增压到超高压,温度上升,变成超高压液体;
所述超高压液体进入液体涡轮(7),在液体涡轮(7)中压力降低,温度降低,同时输出功,变成高压液体;
所述高压液体进入蒸发器(8)的蒸发管道,吸收外部热源提供的热量后,变成高压蒸汽;
所述高压蒸汽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中流动到冷凝器(3)的进口时变成低压蒸汽;
所述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3)的冷凝管道,向外部冷源放出冷凝潜热后成为低压液体;
所述低压液体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流向液体涡轮(7)循环以上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是:当外部热源温度提高或外部冷源温度降低时,提高转轴(2)的转速保持合理的传热温差,减小不可逆损失;
当外部热源温度降低或外部冷源温度提高时,降低转轴(2)的转速保持合理的传热温差,减小不可逆损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8)/冷凝器(3)所采用的外部冷/热源为空气、蒸汽、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28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缸围一轴内燃机的凸轮盘
- 下一篇:板链式巷道挡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