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2875.4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动力 循环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重力热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所采用的热动力循环方法基本上都是蒸汽压法,即靠高温热源得到高压蒸汽,再利用高压蒸汽做功发电,这种方式在热源温度较高时可以正常运行,但当应用于广泛存在的小于80℃的低品位热源时,由于所形成的蒸汽压差较小,受轴封摩擦损失、高低压密封损失、圆盘摩擦损失、水力损失的影响,导致其有效输出功和效率大幅降低。
另外一种热动力循环方法是液体压能法,即将热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来驱动液体涡轮做功,其特点是在较小的温差条件下就可获得兆帕级的液体压差,可以很容易地推动液体涡轮做功,特别适用于低品位热源利用。这种方法由美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后又加入了压力能回收装置来提高系统效率,专利申请(CN20131069569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两级渗透的浓差做功装置。目前各种液体压力能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利用渗透膜来进行液体压力能的转换,但渗透膜本身较大的阻力特性、溶质反渗透问题、相容性问题等都大大制约着液体压力能法的实际应用。
这样,有必要对现有的热动力装置进行改进以适应低品位热源利用的需要,提高技术经济价值和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包括超重力旋转装置和热动力循环装置;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热动力循环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液体涡轮、发电机;所述冷凝器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蒸发器的蒸发管道连接冷凝器的冷凝管道一端,冷凝器的冷凝管道另一端连接液体涡轮的液体进口,液体涡轮的液体出口再连接蒸发器的蒸发管道;所述液体涡轮的输出轴连接发电机。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的改进:所述冷凝器布置在转轴的轴心位置,蒸发器、液体涡轮和发电机布置在转轴的回转半径上。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冷凝器、液体涡轮和发电机均设置在底座上。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道设置为一根或多根。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为多根,该连接管道绕转轴的轴心对称布置。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冷凝器、液体涡轮及其连接管道内部所采用的工质为单组分有机工质,其临界点靠近低品位热源温度范围,如40℃~100℃。
一种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包括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转轴带动蒸发器、冷凝器、液体涡轮和发电机以一定角速度旋转;从冷凝器流出的低压液体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中流动到液体涡轮进口时被增压到超高压,温度上升,变成超高压液体;所述超高压液体进入液体涡轮,在液体涡轮中压力降低,温度降低,同时输出功,变成高压液体;所述高压液体进入蒸发器的蒸发管道,吸收外部热源提供的热量后,变成高压蒸汽;所述高压蒸汽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在管道中流动到冷凝器的进口时变成低压蒸汽;所述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的冷凝管道,向外部冷源放出冷凝潜热后成为低压液体;所述低压液体在离心力和压差的共同作用下流向液体涡轮循环以上步骤。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的改进:当外部热源温度提高或外部冷源温度降低时,提高转轴的转速保持合理的传热温差,减小不可逆损失;当外部热源温度降低或外部冷源温度提高时,降低转轴的转速保持合理的传热温差,减小不可逆损失。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超重力热动力循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冷凝器所采用的外部冷/热源可为空气、蒸汽、液体。
本发明与现有热动力做功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蒸汽的扩压及液体的增压过程在等角速度旋转的绝热流动中完成,没有轴封摩擦损失,高低压密封损失和圆盘摩擦损失。
2)不需要渗透膜和压力能回收装置。
3)系统构造简单。
4)调节方便可靠,可通过调节转速来适应外部热源或外部冷源的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给出了一种超重力热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2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缸围一轴内燃机的凸轮盘
- 下一篇:板链式巷道挡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