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液结合制备利拉鲁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921.X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1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李同金;王仁友;石鑫磊;南勤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605 | 分类号: | C07K14/605;C07K1/06;C07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制备 利拉鲁肽 方法 | ||
1.一种固液结合制备利拉鲁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Boc-Glu(OSu)-OtBu和Fmoc-Lys-OH在碱性溶液下偶联生成二肽单体Fmoc-Lys(N-ε-(γ-Glu(N-α-Boc)-OtBu)-OH;具体操作为:将Fmoc-Lys-OH或其盐与碱A按照摩尔比1:1~2的比例溶解在水中,加入5~20%体积的有机溶剂B助溶,待完全溶解后,以Fmoc-Lys-OH的量计,搅拌下滴加入1~1.2倍摩尔量Boc-Glu(OSu)-OtBu的有机溶剂B溶液;继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减压蒸掉有机溶剂,加入10%柠檬酸水溶液调溶液pH值至2~3,乙酸乙酯萃取,析晶得Fmoc-Lys(N-ε-(γ-Glu(N-α-Boc)-OtBu)-OH;
(b)以Wang树脂或CTC树脂为固相载体,采用Fmoc化学保护策略,按照利拉鲁肽肽序,依次与Fmoc保护氨基酸合成N端三氟乙酰化的全保护肽树脂,其中Fmoc保护氨基酸26位Lys采用的是单体Fmoc-Lys(N-ε-(γ-Glu(N-α-Boc)-OtBu)-OH,24位和25位采用Fmoc-Ala-Ala-OH,其他位点均采用常规的Fmoc保护氨基酸偶联;N端三氟乙酰化的全保护肽树脂结构如下:
Tfa-His(Trt)-Ala-Glu(OtBu)-Gly-Thr(tBu)-Phe-Thr(tBu)-Ser(tBu)-Asp(OtBu)-Val-Ser(tBu)-Ser(tBu)-Tyr(tBu)-Leu-Glu(OtBu)-Gly-Gln(Trt)-Ala-Ala-Lys(N-ε-(γ-Glu(N-α-Boc)-OtBu)-Glu(OtBu)-Phe-Ile-Ala-Trp(Boc)-Leu-Val-Arg(Pbf)-Gly-Arg(Pbf)-Gly-树脂;
(c)用裂解试剂裂解肽树脂得到三氟乙酰化的未修饰的利拉鲁肽,并经纯化,得到精肽:
Tfa-His-Ala-Glu-Gly-Thr-Phe-Thr-Ser-Asp-Val-Ser-Ser-Tyr-Leu-Glu-Gly-Gln-Ala-Ala-Lys(γ-Glu-OH)-Glu-Phe-Ile-Ala-Trp-Leu-Val-Arg-Gly-Arg-Gly-OH;
(d)在碱性条件下,Pal-OSu与步骤(c)所得三氟乙酰化的未修饰的利拉鲁肽精肽发生偶联反应,得到棕榈酸修饰的产物;
(e)经碱解、纯化、冻干得到利拉鲁肽;
所述碱A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三乙胺、二乙胺、N-乙基二异丙基胺、N,N-二异丙基乙胺等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B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N-甲基-2-吡咯烷酮、乙腈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结合制备利拉鲁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N端三氟乙酰化的全保护肽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为:以Wang树脂或CTC树脂为固相载体,以合成规模的物质量计,以2-5倍的投料比加入相应的Fmoc保护氨基酸进行偶联反应,每一个偶联反应均是在缩合剂的存在下进行的固相接肽反应,反应完毕后用脱保护试剂脱除Fmoc,再与下一个Fmoc保护氨基酸进行偶联反应;重复操作直至合成至1位His后,用三氟乙酸酐封端,得到N端三氟乙酰化的全保护肽树脂Tfa-His(Trt)-Ala-Glu(OtBu)-Gly-Thr(tBu)-Phe-Thr(tBu)-Ser(tBu)-Asp(OtBu)-Val-Ser(tBu)-Ser(tBu)-Tyr(tBu)-Leu-Glu(OtBu)-Gly-Gln(Trt)-Ala-Ala-Lys(N-ε-(γ-Glu(N-α-Boc)-OtBu)-Glu(OtBu)-Phe-Ile-Ala-Trp(Boc)-Leu-Val-Arg(Pbf)-Gly-Arg(Pbf)-Gly-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结合制备利拉鲁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ang树脂或CTC树脂的替代度为0.3-0.5mmo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9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BMS新型电源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