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人ATP7B基因突变型的方法和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0489.X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8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楠;王训;韩永升;韩咏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徐琳 |
地址: | 230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atp7b 基因 突变型 方法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重PCR扩增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基因分型系统(MassArray)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人ATP7B基因突变型的方法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5~30/100万,其基因定位于13q14.3,cDNA编码一种由1465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165Kda的P型铜转运ATP酶(copper-transporting P-type ATPase,ATP7B)。WD患者由于ATP7B基因突变使位于肝细胞高尔基反面网状结构(trans-Golgi network,TGN)及胆管膜侧的ATP7B酶功能缺陷,引起铜离子跨膜转运障碍,导致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障碍及胆汁中铜的排泄受限,过量的铜不能排泄出体外而在肝、脑、肾、角膜等部位沉积并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血清CP水平减低、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临床表现。WD是少数可以治疗的神经遗传病之一,患者如果能在发病早期或症状前期被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反之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但由于铜在不同脏器中沉积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许多患者早期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实验室铜代谢检查等又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症状前期和产前诊断较为困难。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探索采用各种基因诊断技术对WD患者进行症状前期及产前诊断。
在WD基因被克隆之前,Figus等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家系连锁分析方法对WD家系成员及先证者进行产前诊断和杂合子的检出。在国内,吴志英、王丽娟等则对位于WD基因内部及其侧翼区的D13S301、D13S316、D13S133和D13S314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进行连锁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但这些方法所用的DNA遗传标记与WD基因距离较远,重组率高,且必须与同一家系的先证者进行比较,因此不能对无WD家族史或家系中先证者已死亡的可疑WD患者进行诊断。2007年,Gupta等选择了4个W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对印度人WD家系进行检测,在17个WD家系的28例患者中有25例与上述SNP位点的单倍体型有相关性,其阳性率接近90%。作为第3代分子遗传标记,SNP具有遗传稳定、重组率低等优点。有学者建议其与RLFP及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有先证者的WD患者的基因诊断效率。
随着WD基因的克隆,通过各种基因诊断技术检测ATP7B基因的突变对本病患者进行症状前期及产前诊断成为可能。1995年,Thomas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结合DNA测序技术率先对WD患者进行ATP7B基因突变的研究,在58例欧洲裔WD患者中共发现了25种突变类型,其中第14外显子His1069G1n和第18外显子Gly1266Lys有较高的突变频率。此后多项研究证实14外显子和18外显子是欧美人WD患者的高频突变热区。国内多家单位利用该方法对中国人WD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该方法不能明确突变部位和性质,且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目前多用于突变的筛选,其最终结果需经DNA测序来证实。
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分析技术由于具有快速、敏感、准确且经济的特点,也被用于WD的基因诊断。Vrabelova等应用该技术结合RLF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227例东欧人WD患者进行检测,总共发现40种突变和18种多态,检出率达80.3%。国内杨静芳等采用该方法对74例中国WD患者进行了检测,共发现22种突变和11种多态,经DNA测序证实其符合率为100%。但该方法与SSCP同样不能明确突变部位和性质,故仅适用于大样本筛查已知或未知突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