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造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3819.9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2 | 分类号: | B29B9/02;B29B1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造粒系统。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简称PA,为主链上具有酰胺键的聚合体。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内酰胺开环聚合得到。由于所用二元酸和二元胺的种类不同可得到多种聚酰胺树脂。按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大致将其分为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和低分子聚酰胺树脂。
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即人们熟知的尼龙或锦纶,由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和二元胺构成,主要用于制备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开发和研究工艺比较完整的一类聚酰胺树脂。
低分子聚酰胺树脂由二聚酸与二元胺或多元胺进行缩聚反应后得到,又称二聚酸聚酰胺树脂。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非反应性或中性聚酰胺以及反应性聚酰胺。
中性聚酰胺主要由二聚酸和乙二胺合成,用于生产油墨、热熔性胶粘剂以及涂料。
二聚酸,通常指二聚脂肪酸,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因主要成分含有两个羧酸基团而得名。是采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油酸通过相互聚合等得到的。二聚酸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并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流动性。二聚酸目前主要用作合成聚酰胺,而合成的中性聚酰胺中约有一半是用来制备热熔胶,其次用于油墨的生产。
国内制备二聚酸的方法多为白土催化法,该方法现存在两种工艺:一种是脂肪酸甲酯法,以各种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微晶高岭土为催化剂,以甲醇排氧。该工艺的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理想。但催化剂用量较大,甲醇的纯度要求较高。另一种是脂肪酸直接聚合工艺,采用植物油酸为原料,在充氮的情况下,反应完成后,脱色、过滤,在薄膜蒸发器中蒸馏,得成品。此工艺收率高、质量稳定,为国内目前生产二聚酸的主要工艺。
目前采用白土催化法生产二聚酸,再由二聚酸和乙二胺合成生产聚酰胺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聚酰胺在造粒时,造粒筒中切粒装置的传动轴通常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切粒刀的转动,达到切粒的目的。这种切粒方式需要在造粒机上固定一个电机位,设备安装的灵活性较差。
其二,聚酰胺经造粒机造粒后的粒子直接下料,但此时粒子尚未冷却且仍挥发一些有机废气且此类有机废气不易收集排出。另外,布料板长时间工作会发生折皱,严重影响输送效率。
其三,聚酰胺在造粒后进行下料时,由于在造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较轻的絮状物,直接下料,会带入下料装置中,为后续清理带来麻烦。而且,传统工艺的造粒分级出料工艺大都为人工进行筛选,筛选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电机安装灵活度、降低造粒后产品的含杂率、具有自动分级功能、能够适时冷却、及时排出有机废气、保证理平板的正常运行的聚酰胺造粒系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聚酰胺造粒系统,按照工艺流程从前到后依次包括造粒机构、造粒输送机构以及造粒分级出料机构。
所述造粒机构包括布料器以及传动装置,所述布料器包括造粒筒以及切粒装置;所述切粒装置包括切粒刀以及传动轴,所述切粒刀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中,所述传动轴的主体部分收容在所述造粒筒的空腔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造粒筒的空腔外。所述造粒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规则排列的料孔,所述造粒筒的顶部开设有喂料口,所述料孔、喂料口以及所述空腔互通。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链条,所述链条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相连。
所述造粒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经造粒筒流出的粒子进行传送;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布料板,所述布料板套设在所述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若干块理平板,所述理平板垂直于所述布料板的输送方向固定在下层布料板上,并保证所述理平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布料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自动喷淋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所述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抽风装置以及通风管道。所述抽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造粒筒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风装置相连,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输送装置末端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排通风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