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及改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699.6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杰;彭涛;王凤德;王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10 | 分类号: | D06M13/10;D06M13/188;D06M13/21;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何涛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化学 改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配制表面改性处理剂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酰氯类活性反应试剂或酸酐类活性反应试剂溶解在无水强极性有机溶剂中,配制成为活性溶剂体系,即表面改性处理剂;所述的酰氯类活性反应试剂为乙酰氯、丙酰氯、氯乙酰氯、二氯乙酰氯、三氯乙酰氯、亚硫酰氯、氯丙酰氯中任意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几种混合;所述的酸酐类活性反应试剂为乙酸酐、丙酸酐、氟代乙酸酐、氯代乙酸酐、溴代乙酸酐、碘代乙酸酐中任意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几种混合;所述的强极性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三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几种混合;所述的酰氯类活性反应试剂或酸酐类活性反应试剂溶解在无水强极性有机溶剂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0-50%;
B、改性处理
将芳纶纤维置于惰性气体保护下的改性装置中,再将表面改性处理剂送入所述改性装置内,使表面改性处理剂中的酰氯类活性反应试剂或酸酐类活性反应试剂与芳纶纤维反应,进行改性处理;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时间为10-20min;
C、洗涤干燥
将经过改性处理后的芳纶纤维通过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芳纶纤维产品;所述的洗涤采用50-80℃的去离子水洗涤,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120-140℃;
所述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采用以下装置改性:
包括反应容器(1)、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1)内的卷绕筒(2)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外的循环泵(3);所述卷绕筒(2)的顶部和底部为封闭,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3)的一端连接,而所述循环泵(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容器(1)的外壁连接,并且与所述卷绕筒(2)的外壁和所述反应容器(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卷绕筒(2)的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绕筒(2)的顶部为可拆卸的封头(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容器(1)的外壁连接是指与所述反应容器(1)侧面的外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4)均匀分布在上述卷绕筒(2)的筒体侧壁上,且所述通孔(4)都为相互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4)的孔径与所述卷绕筒(2)的直径的比例为1:6-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芳纶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4)的孔径与所述通孔(4)之间的孔距的比例为1: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6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