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来源小单孢菌SCSIO01819、酶制剂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66099.1 申请日: 2015-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4894034B 公开(公告)日: 2018-01-19
发明(设计)人: 龙丽娟;尹浩;田新朋;齐振雄;尹团;张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9/20;C12N9/52;C12P21/06;C12R1/30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代理人: 朱聪聪,刘明星
地址: 510301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洋 来源 小单孢菌 scsio01819 酶制剂 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海洋微生物生产脂肪酶制剂并利用其进行珍珠加工及制备鱿鱼内脏水解蛋白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来源小单孢菌SCSIO 01819、酶制剂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等条件的变化,我国海水珍珠只有极少数呈现银白色,品质明显下降,养殖效益降低。漂白和染色是提升珍珠品质的有效加工手段,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日本于1922年首次报道了珍珠加工的技术,至今仍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张偲,肖志会et al.2009)。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珍珠加工的研究工作,对漂白机理、漂白剂、漂白工艺、染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一些珍珠加工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未达到理想效果。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的低温珍珠加工技术,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日本技术的前处理工艺、漂白剂、染色剂成分等内容仍然保密,我国珍珠产业未掌握珍珠精深加工的核心技术,行业发展受到制约(沈海光,曾生1996;童银洪,邓陈茂et al.201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工作,成功开发了海洋微生物酶介导的珍珠漂白和染色技术,利用海洋微生物酶定向改造珍珠层内的杂蛋白,并介导活性染料进入珍珠层深层,加工效果达到或超过了日本技术的平(张偲,龙丽娟et al.2008)。

珍珠层含有少量长链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甾醇等物质。这些脂溶性成分导致了珍珠层的强疏水性,堵塞亚分子通道,不利于漂白和染色剂到达有效作用部位。传统的前处理方法中,通过用有机溶剂、碱液浸泡和皂煮等方法进行脱脂(张小丽1997)。因珍珠层 由六边形霰石结晶与角蛋白堆积形成,结构致密,传统脱脂方法中碱性溶液和有机溶剂不能充分和脂类接触,效果未能达到最佳。

鱿鱼内脏的深入开发利用具有经济和环保意义。随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迅速发展,鱿鱼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加工原料之一。鱿鱼加工处理过程中,一般有15%左右的内脏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极易腐烂变质,难以储存。常见的处理方式为提取鱿鱼油后掩埋,近期也有对鱿鱼内脏进行初级加工制成鱿鱼溶浆直接用作鱼类饲料的报道,但是未经精深加工,这种饲料生物利用率不高,还会导致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增加养殖动物病害爆发的机会,同时也难以长期保存。因而传统处理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低,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开发鱿鱼内脏的精深加工技术,对于发掘鱿鱼废弃物的经济价值,降低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王龙,2006)。

将大分子粗蛋白酶解成小肽后用作海水养殖饲料的功能蛋白源,是鱿鱼内脏深度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蛋白质是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对于海水养殖动物而言,饲料中的蛋白质不仅用于组织合成,还是重要的供能物质,蛋白的需求量远高于陆生动物。提高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是促进动物营养吸收的有力措施。在饲料中使用酶解蛋白替代粗蛋白,不仅可以降低饲料系数,还具有促进矿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和降低幼苗畸形率等功效。因此,使用生物酶技术将鱿鱼粗蛋白水解转化为水产动物更易吸收、同时具备一定生理功能的蛋白源是一种有效的高值化利用方式。

鱿鱼内脏的酶解方法研究已经引起广泛重视。薛长湖、刘春娥等研究了酶的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鱿鱼内脏粗蛋白转化率的影响(刘春娥,2004);酶解鱿鱼内脏还可生产海味素(苏鹤声,1996)。已报道的鱿鱼内脏酶解方法中,采用的酶的种类有胰蛋白 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以及这些酶的混合物。张偲等发明了这一种海洋微生物酶酶解制备鱿鱼小肽的方法,在酶解过程中利用海洋微生物生产的酶制剂,破坏对肽链水解位点有保护作用的鱿鱼蛋白的糖基侧链,可以使鱿鱼内脏蛋白在更温和条件下水解成肽类,减少过度水解,具有很高的功能肽得率(张偲,20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来源的小单胞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SCSIO01819,该菌于2014年9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M 973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6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