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工具按压至工件来进行作业的机器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2550.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2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邦彦;高桥广光;有田创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49/00 | 分类号: | B23B49/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金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按压 工件 进行 作业 机器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将工具按压至工件来进行作业的机器人进行控制的机器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不同种类的多个金属部件机械地接合的机械接合法,已知有FDS(钻尾螺钉)。这种接合法是通过将高速旋转的螺钉旋入重合的金属部件而使这些金属部件相互熔敷的技术。在FDS等机械接合法中不会在金属部件间生成化合物层,所以有利于对不同种类的金属部件进行接合。
另外,在FDS等机械接合法中,使螺钉朝向重合的金属部件仅向一个方向接近即可。因此,能够容易使用机器人使这种机械接合法自动化。从而,这种机械接合法使用于期望多材料化的汽车组装工序等。
在FDS工序中,机器人受到将螺钉旋入重合的金属部件的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机器人所受的反作用力对机器人的减速器施加扭转并且使机器人的臂变形,其结果,会使机器人的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若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则金属部件的接合位置产生偏移,可能会使接合质量降低或者接合作业自身失败。
为了修正这种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已知有对机器人的减速器的扭转进行修正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第3654475号公报中,公开有马达的控制技术,该马达具有不受减速器的扭转角影响而能够以高精度进行定位的减速器。具体来说,基于因减速器的扭转而产生的电流值来计算出补偿值,从而进行反馈控制。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221707号公报中公开有通过将工具与工件相互固定来抑制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的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3654475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中,前提是机器人的臂为刚体并且工具前端没有摩擦。然而,实际情况下,臂为弹性体,会因来自工件的反作用而变形。再有,实际情况下,在工具前端的位置产生摩擦。因此,在日本专利第3654475号公报中,因为由臂的变形以及反馈控制而产生的延迟,会使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
如果在产生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需要在与位置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比金属部件的表面与工具的接触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更大的力。因此,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变得极为复杂。
另外,日本特开平11-221707号公报需要用于将工具与工件相互固定的配件。因此,结构变得复杂,成本也变高。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特别的配件就能够简单地修正工具前端的位置偏移的机器人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根据第一方案,提供机器人控制装置,其对机器人进行控制,该机器人将安装于机器人的前端的工具按压至工件而进行作业,并且具备:修正量计算部,其计算对工具前端的位置因作用于上述工具的外力而偏移的情况进行修正的修正量;以及修正曲线生成部,其生成修正曲线,该修正曲线表示由上述修正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修正量与时间的关系。
根据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与将上述工具开始按压至上述工件而使作用于上述工具的外力增加一致地,上述修正曲线生成部以使上述修正量增加的方式生成上述修正曲线。
根据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与上述工具从上述工件开始脱离而使作用于上述工具的外力减少一致地,上述修正曲线生成部以使上述修正量减少的方式生成上述修正曲线。
根据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三那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反转判定部,其基于上述机器人或上述工具所具备的马达的电流值来判定上述马达是否反转;以及反冲修正量计算部,其在由该反转判定部判定为上述马达反转时,计算出对工具的前端位置因反冲而偏移的情况进行修正的反冲修正量,并将其加算至由上述修正量计算部所计算出的修正量上。
根据第五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存储部,其存储上述机器人或上述工具所具备的马达的电流值与作用于上述工具的外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力计算部,其基于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关系与上述马达的上述电流值来计算上述外力。
根据第六方案,在第五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时间序列存储部,其以时间序列存储从将上述工具开始按压至上述工件到上述工具从上述工件脱离结束为止的上述马达的上述电流值,上述外力计算部基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关系与存储在上述时间序列存储部的上述马达的上述电流值来计算上述外力。
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将会使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征以及优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工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加压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发那科株式会社,未经发那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2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