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化偏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4874.8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思凡;黄忠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偏光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液晶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该区域化偏光结构包括:基底,位于基底第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碳纳米管区块,位于基底第二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碳纳米管区块,第一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从而使得所述区域化偏光结构中,不同区域的配向不同,进而使得包括该区域化偏光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配向不同,以满足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位置的不同配向要求,解决了由于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配向层中各处的配向方向均相同,而限制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质量的提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一种包括该区域化偏光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超薄、可大尺寸屏幕显示、功耗低、无辐射以及分辨率高等优点,是当今的主流显示之一,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如图1所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TFT阵列基板11以及彩膜基板12;设置在所述TFT阵列基板11与所述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了保证正常的图像显示,所述TFT阵列基板11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需要设置一层配向层,以便于使得液晶分子M具有初始的偏转角度。但是,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配向层中各处的配向方向均相同,难以同时满足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位置的不同配向要求,限制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质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一种包括该区域化偏光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配向层中各处的配向方向均相同,难以同时满足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位置的不同配向要求,而限制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质量的提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第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碳纳米管区块,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
位于所述基底第二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碳纳米管区块,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基底中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区块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区块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不交叠,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区域化偏光结构。
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应用于上述区域化偏光结构,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第一侧表面形成第一碳纳米管膜;
对所述第一碳纳米管膜进行刻蚀,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碳纳米管区块,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
在所述基底第二侧表面形成第二碳纳米管膜,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基底中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一侧;
对所述第二碳纳米管膜进行刻蚀,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碳纳米管区块,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区块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
其中,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区块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区块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不交叠,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
一种区域化偏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应用于上述区域化偏光结构,包括:
提供一支撑板;
在所述支撑板第一侧表面形成第一碳纳米管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4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