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浸汁手撕鱼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6640.7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胜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A23L1/01;A23L1/221;A23L1/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巢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浸汁手撕鱼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即食浸汁手撕鱼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一直是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其安全性高、营养性好、易被人体吸收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目前国内对鱼类的深加工及利用程度不高,且现有品种已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不仅关心食品的营养、安全,对食品的美味、方便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消费者对即食风味食品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
将鱼类开发成 “浸汁手撕”鱼产品,不仅食用方便,鱼肉质地紧密而入味,鱼香味浓郁,鲜香美味,且可以在食用的时候蘸上精心调配的调味酱,其乐无穷。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此类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场上没有出现的、但是能满足大众消费心理的开袋即食、美味可口的即食浸汁手撕鱼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得到实现:
(1)原料预处理:将鲜活原料鱼进行清洗、除去鱼血、鱼肠、黑膜等杂质,切成3cm×3cm×1cm大小的块状,沥干水分备用;
(2)入味腌制: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原料鱼块按鱼块和腌料100:6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在5℃-10℃冷库中腌制4-5小时,每半小时翻动一次,以腌制均匀;
(3)低温冷风干燥:将步骤(2)得到的鱼块沥去多余腌料液,置于低温冷风干燥机中,在50℃-55℃温度下干燥30分钟-45分钟,至鱼块含水量41%-43%;
(4)油炸除腥:将步骤(3)中干燥处理后的鱼块置于150℃-160℃油锅中炸30秒-60秒,以除去鱼体的土腥味,沥去鱼体表面浮油;
(5)真空包装、灭菌:将步骤(4)中油炸好的鱼块用铝箔袋进行真空包装、灭菌;
(6)调味酱汁包的制备:可选用常规的番茄酱、调味酱等,用自动灌装机制成5g-10g大小的调味包;
(7)成品包装:将包装好的鱼块、调味酱汁包按一块鱼一袋调味汁的比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作为优选,步骤(1)中原料鱼可以是草鱼、鲤鱼、鲢鱼、罗非鱼等。
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腌料按重量份数各成分及配比为:食盐5-6kg、白砂糖2-3kg、花椒粉0.8-1.5kg、干红辣椒粉1.5-2kg、生姜粉0.2-0.3kg、蒜粉0.1-0.2kg、小茴香粉0.06-0.08kg、肉豆蔻粉0.05-0.08kg、、桂皮粉0.03-0.05kg、甘草粉0.03-0.05kg、迷迭香粉0.005-0.01kg、丁香粉0.005-0.01kg味精0.2-0.4kg、白酒0.5-0.8 kg,酱油0.3-0.5 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低值鱼类,采用现代加工技术,经腌制、低温冷风干燥、低温油炸、包装和灭菌等步骤,得到一款全新的即食浸汁手撕鱼产品。产品食品方便、营养丰富、鲜香麻辣,且有较好的咀嚼性,食用时可蘸取内附的调味酱汁,方便有趣,口感独特,充分满足了大众对即食鱼类休闲食品的需要。本发明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且极大提高了鱼类附加值,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原料预处理:将鲜活原料鱼进行清洗、除去鱼血、鱼肠、黑膜等杂质,切成3cm×3cm×1cm大小的块状,沥干水分备用;
(2)入味腌制: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原料鱼块按鱼块和腌料100:6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在5℃冷库中腌制4小时,每半小时翻动一次,以腌制均匀;
(3)低温冷风干燥:将步骤(2)得到的鱼块沥去多余腌料液,置于低温冷风干燥机中,在50℃温度下干燥30分钟,至鱼块含水量41%;
(4)油炸除腥:将步骤(3)中干燥处理后的鱼块置于150℃油锅中炸60秒,以除去鱼体的土腥味,沥去鱼体表面浮油;
(5)真空包装、灭菌:将步骤(4)中油炸好的鱼块用铝箔袋进行真空包装、灭菌;
(6)调味酱汁包的制备:可选用常规的番茄酱、调味酱等,用自动灌装机制成5g大小的调味包;
(7)成品包装:将包装好的鱼块、调味酱汁包按一块鱼一袋调味汁的比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作为优选,步骤(1)中原料鱼可以是草鱼、鲤鱼、鲢鱼、罗非鱼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胜,未经杨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6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荧光灯具
- 下一篇:一种保健型风味鹌鹑蛋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