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9513.2 | 申请日: | 2015-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2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文;崔克天;江杨军;陈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系统 密封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系统,具体涉及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普遍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能越来越关注。其中排气系统的密封性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环保性能均有影响。
汽车排气系统主要由催化器总成、消声器总成、排气连接管、橡胶吊块、密封垫等零部件组。目前最为常用的密封方式为:消声器与催化器、排气连接管等通过零部件法兰间加菱形平垫片紧固进行密封。其中排气系统零部件法兰厚度为10mm厚板件,平垫片为双层不锈钢夹石墨层组成。此种方式重量重、成本高,另外容易出现密封不良造成泄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重量轻、成本低及密封性能好的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法兰及和第一连接法兰连接的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及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形成的空腔内设有密封环。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连接有和消声器或催化器管路连接的直管。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连接有和排气连接管连接的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一端端部伸出所述第二连接法兰构成安装所述密封环的安装台阶;和消声器或催化器管道连接的直管一端端部和所述安装台阶端部对接。
所述密封环由铜带卷绕成的外层及设于外层内的石墨构成。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及第二连接法兰均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冲压构成。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上下端边缘沿直管轴向延长出连接片翻边。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上下端边缘沿连接管轴向延伸出连接板翻边。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和所述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汽车排气系统密封方法,利用上述的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来实现,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连接管和排气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一端伸出第二连接法兰,连接管伸出第二连接法兰的一端端部安装密封环;消声器或催化器管道和直管连接,直管的一端和连接管安装密封环的一端相对接;将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密封环挤压变形后填满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通连接形成的空腔,实现消声器或催化器和排气连接管的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采用特定结构,第一连接法兰及第一连接法兰在紧固时,密封环发生变形,紧贴第一连接法兰及第一连接法兰并充满二者连接形成的空腔,可有效的起到密封作用。第一连接法兰及和第一连接法兰能用于汽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与催化器间、消声器与催化器和排气连接管间以及排气连接管相互之间的密封连接;能够实现汽车排气系统的可靠稳定密封连接,同时能够降低密封结构的重量、成本,并提高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的第一连接法兰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密封环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的第二连接法兰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第一连接法兰,2、第二连接法兰,3、密封环,4、螺栓,5、螺母,6、直管,7、连接管,8、石墨,9、铜带,10、第一连接法兰翻边,11、第二连接法兰翻边,12、消声器或催化器管道,13、排气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汽车排气系统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法兰1及和第一连接法兰1连接的第二连接法兰2,第一连接法兰1及第二连接法兰2连接形成的空腔内设有密封环3。第一连接法兰1及第二连接法兰2在紧固过程中,密封环3会发生变形,紧贴第一连接法兰1及第二连接法兰2并充满二者连接形成的空腔,可有效的起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9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