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3441.7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友根;赵涛;梁先文;朱朋莉;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8/52 | 分类号: | C23C18/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表面 增强 散射 效应 基底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
将所述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与氯化亚锡溶液混合均匀,得到锡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及
向所述锡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中依次加入银氨溶液及还原剂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于20~40℃下反应0.5~2小时,生成所述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所述还原剂为酒石酸钾钠;
所述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中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浓度为10mg/mL,所述氯化亚锡溶液中氯化亚锡的浓度为10mg/mL,所述还原剂的浓度为5mg/mL;所述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和所述氯化亚锡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的步骤为:
按质量比5.0~10.0:0.5~3.0将苯乙烯与负电荷性功能性单体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中升温至60~80℃,加入引发剂,并于60~80℃下反应12~24小时,冷却后得到所述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荷性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烯基苯甲酸或衣康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与所述苯乙烯的质量比为0.05~0.5:5~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为100nm~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氨溶液中硝酸银的浓度为10~100mmol/L,所述锡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液与银氨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34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