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木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4140.6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8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余养伦;于文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B27N3/14;B27L11/08;B27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木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木制造方法,采用刨切法生产木单板,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采用刨切生产的木单板纹理为径向,提高了产品的装饰性;采用大、小头铺装方式,提高了产品的材质均匀性;沿刨切木单板顺纹方向疏解,利用木材年轮间薄弱连接,生产的木纤维束精细,有助于提高板材浸胶的均匀性;采用两把刨刀对称布置,从木材的两侧同时进行刨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板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组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重组木是以不打乱纤维排列方向、保留木材基本特性为前提,将人工速生材经疏解加工并重新组合,制造成性能可控、规格可调、结构可设计、具有天然木材纹理结构的新型木材,是低质木材高效优质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有的重组木木束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木直接碾压疏解和原木旋切成单板再疏解等两种工艺。以原木直接疏解制备木束的工艺方案,制备的木束存在尺寸不规则、单元形态偏大、密度不均等缺点,常导致后续加工中的施胶不均、含水率分布不均、铺装不均等技术难题,产品易出现翘曲、变形、跳丝、表面粗糙度较大,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以原木旋切成单板再疏解制备木束的工艺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重组木单元制备技术难题,但是,采用旋切工艺,需要对原木进行找圆,速胜林木材通常存在弯曲、尖削度大等缺陷,找圆过程会产生约15-20%的废单板;采用旋切工艺,旋刀会将木材中的纤维切断,降低了产品的力学性能,此外,采用旋切工艺生产的重组木,以弦向纹理为主,缺少径向纹理,难以满足人们对重组木纹理多样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重组木的制造方法,采用刨切的单板条,再进行疏解,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工艺的不足,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产品的装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组木制造方法,包含原木锯截、去皮、刨切、疏解、干燥、浸胶、胶后干燥、计量、铺装、模压和固化和养生工序:所述的刨切工序是将原木沿顺纹方向刨切成厚度均匀的梯形结构木片条,所述木片条的厚度为3-8mm;所述的疏解工序是将所述的木片条采用错位间断的疏解齿,将木片条疏解成由木纤维束交织而成纤维化木单板;所述的纤维束长度为1-10cm,直径为0.1-5mm;所述的纤维木单板为厚度均匀的梯形结构;所述的计量工序是按照产品的密度、体积和压制过程物料的损失,计算板坯的重量,并按上述的重量称取纤维化木单板,将所述的纤维化木单板平均分成偶数份(n份);所述的铺装工序是将所述重量的纤维化木单板按照顺纹方向铺装在铺装框中,在铺装时,n/2份纤维化木单板沿梯形的大头向小头方向铺装,另外n/2份的纤维化木单板按小头向大头方向铺装,形成重组木板坯;所述的成型工序是将所述的重组木板坯送入带有凹凸模具的冷压机内,利用凸模产生的压力,将松散的重组木板坯,压制到凹型模具中,并采用销钉将其固定在凹型的模具中,形成重组木坯料;所述的固化工序是将所述的凹型模具连同重组木坯料送入固化道中进行固化,所述的固化温度为135℃,固化时间为6-10h。
所述的刨切工序中,采用木材固定、刨刀移动的方式,采用两把刨刀对称布置,从木材的两侧同时进行刨切。
所述的浸胶工序中,所用的胶黏剂为浸渍用酚醛树脂、脲醛树脂或三氯氰胺改性树脂。
所述的密度为0.85-1.40g/cm3。
所述的成型工序中,成型压力为60-100MPa。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刨切产生木单板条,为梯形结构,原木无需找圆,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采用刨切生产的木单板纹理为径向,提高了产品的装饰性;采用大、小头铺装方式,提高了产品的材质均匀性;在刨切木单板顺纹方向疏解,有效地利用了木材年轮间薄弱的环节,生产的木纤维束精细,有助于提高板材浸胶的均匀性,提高生产方式;采用采用木材固定、刨刀移动的方式,采用两把刨刀对称布置,从木材的两侧同时进行刨切,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4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