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4593.9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5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建邦精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剪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对于附着在注塑件成品上的水口(余料)仍需要由人工进行剪切,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人工剪切余料容易造成切口不齐,降低了后续产品良率;人工剪切余料过程中容易造成人为污染,直接导致后续产品报废;操作人员的个人操作差异,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轨道、纵向移动轨道、固定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第一夹取部、第二夹取部、第一剪切部、第二剪切部;
所述横向移动轨道滑动安装于所述纵向移动轨道上,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纵向移动轨道上,所述第一机械臂及第二机械臂滑动安装于所述横向移动轨道上;
所述第一夹取部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机械臂上,所述第二夹取部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机械臂上,所述第一夹取部包括第一夹钳及与所述第一夹钳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夹取部包括第二夹钳及与所述第二夹钳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
所述第一剪切部及第二剪切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剪切部包括第一剪钳及与所述第一剪钳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剪切部包括第二剪钳及与所述第二剪钳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器。
优选的,还包括转动轴,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一夹钳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机械臂上。
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轨道与所述纵向移动轨道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纵向移动轨道上,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一剪切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二剪切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械臂为气缸。
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械臂为气缸。
一种自动剪切余料方法,采用上述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01,注塑完成后,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沿横向移动轨道移动至注塑成品相应位置,第一机械臂驱动第一夹取部伸出,第二机械臂驱动第二夹取部伸出,第一夹取部夹取注塑成品,第二夹取部夹取注塑余料;
S02,夹取完成后,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沿横向移动轨道同时相向移动,使得第一夹取部与第二夹取部相向移动,进而使得注塑成品及注塑余料与模具分离;
S03,分离完成后,第一机械臂驱动第一夹取部收缩、第二机械臂驱动第二夹取部收缩,横向移动轨道沿纵向移动轨道移动至接近固定架位置;
S04,移动完成后,第一机械臂沿横向移动轨道移动至第一剪切部处,第一剪切部剪切注塑成品其中一面的注塑余料,剪切完毕后,第一机械臂沿横向移动轨道移动至第二剪切部处,第二剪切部剪切注塑成品另一面注塑余料;
S05,注塑余料剪切完成后,第一夹取部转动,使注塑成品与水平面平行,而后移至特定地点投放注塑成品,完成一次运行过程。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取部转动90°。
自动剪切余料装置通过设置横向移动轨道、纵向移动轨道、固定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第一夹取部、第二夹取部、第一剪切部、第二剪切部,结构简单,并配合与自动剪切余料装置相适应的自动剪切余料方法,使得附着于注塑成品上的注塑余料可以被切除,易于实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剪切,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在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在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在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剪切余料装置10的结构图。自动剪切余料装置10包括:横向移动轨道100、纵向移动轨道200、固定架300、第一机械臂400、第二机械臂500、第一夹取部600、第二夹取部700、第一剪切部800、第二剪切部9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建邦精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建邦精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45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清器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