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多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8474.0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平;孙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松平;孙霞林 |
主分类号: | F02D19/06 | 分类号: | F02D19/06;F02D41/3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石仁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燃料 供给 控制系统 | ||
1.一种汽车多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ECU控制单元;
切换开关,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向ECU控制单元提供燃料切换信号、以及用于根据ECU控制单元获取的第二燃料储箱内的第二燃料的液位信号显示该第二燃料的液位;
第一燃料储箱,用于存储第一燃料;
第一燃料泵,设于第一燃料储箱内,其信号输入端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由ECU控制单元控制;
第一液位传感器,设于第一燃料储箱内,其输出端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ECU控制单元提供第一燃料储箱内的第一燃料的液位信号;
第一压力阀,设于第一燃料储箱内,与第一燃料泵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燃料管路,其一端与第一压力阀连接;
第一过滤器,其设于第一燃料管路上,用于对第一燃料进行过滤;
第二燃料储箱,用于存储第二燃料;
第二燃料泵,设于第二燃料储箱内,其信号输入端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由ECU控制单元控制;
第二液位传感器,设于第二燃料储箱内,其输出端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ECU控制单元提供第二燃料储箱内的第二燃料的液位信号;
第二压力阀,设于第二燃料储箱内,与第二燃料泵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燃料管路,其一端与第二压力阀连接;
第二过滤器,其设于第二燃料管路上,用于对第二燃料进行过滤;
发动机;
进气歧管,与发动机的气缸连接;
喷射器总成,其包括一体式喷射器,其与第一燃料管路以及第二燃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其信号输入端与ECU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根据ECU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将第一燃料或第二燃料选择喷射入发动机;
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发动机的温度信号或发动机冷却水温信号并发送至ECU控制单元;
进气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进气歧管内的混合气压力信号并发送至ECU控制单元;
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并发送至ECU控制单元;
氧传感器,用于获取排气管内的氧气含量信号并发送至ECU控制单元;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发动机的温度信号或发动机冷却水温信号达到设定值时,ECU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泵和喷射器总成将第二燃料喷射入发动机,发动机以第二燃料启动;
发动机以第二燃料驱动运转过程中,在所述转速传感器获取的发动机转速信号、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获取的进气歧管内的混合气压力信号达到设定值时,ECU控制单元关闭第二燃料泵并控制第一燃料泵和喷射器总成将第一燃料喷射入发动机,发动机以第一燃料驱动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多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喷射器安装于进气歧管上、或者发动机的气缸缸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多燃料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该喷射器主体上设有:
第一燃料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燃料管路连接;
第二燃料入口,与第一燃料入口并列设置,用于与第二燃料管路连接;
第一控制腔,与第一燃料入口和第二燃料入口连通;
第二控制腔,位于第一控制腔的下方并与第一控制腔连通;
燃料喷出口,与第二控制腔连通;
燃料切换控制阀,设于第一控制腔内,用于控制第一燃料和第二燃料的供给切换,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以及位于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控制腔与第二控制腔的连通处位于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之间,该燃料切换控制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燃料从第一燃料入口进入时产生的压力推动第一阀芯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沿第一控制腔往第二阀芯所在位置移动,使第二阀芯紧抵第二燃料入口与第一控制腔的连通处,此时,第一燃料入口、第一控制腔、以及第二控制腔相互连通,第二燃料入口与第一控制腔相互截止;在第二状态下,第二燃料从第二燃料入口进入时产生的压力推动第二阀芯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沿第一控制腔往第一阀芯所在位置移动,使第一阀芯紧抵第一燃料入口与第一控制腔的连通处,此时,第二燃料入口、第一控制腔、以及第二控制腔相互连通,第一燃料入口与第一控制腔相互截止;
燃料喷射控制阀,设于第二控制腔内,用于在ECU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控制第二控制腔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松平;孙霞林,未经胡松平;孙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4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硬壳层路基处理方法
- 下一篇:在全景显示中管理对象以导航电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