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水自冷却导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0682.X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王伟光;张金慧;付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7/00 | 分类号: | 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水 冷却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水自冷却导轴承。
背景技术
大型立式电机一般需要对转轴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行限位,所以需要导轴承完成限位功能,导轴承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导轴承需要散热设计。传统的导轴承需要设计复杂的环式或箱式油水冷却器,不仅仅大大增加了电机成本和复杂度,也大幅度增加了工业净化水的需求;尤其在内陆干旱缺水地域,增加电机导轴承的运行维护成本,并对当地宝贵水资源的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冷却水的无水自冷却导轴承,并且能较好的抑制油雾,并且能达到IP55的密封等级,可以长期在环境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油箱内汽轮机油的温度不超过8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水自冷却导轴承结构,由油箱支撑部分、导轴承座部分、挡油管部分、辅助密封溢油部分四部分构成,六件圆周均布的立筋(29)与外围的油箱壁(24)通过焊接连接成机架(1),支撑筋(25)均匀布置在油箱壁(24)外侧;上支架(26)焊接在机架(1)上,上接触密封油挡(2)与上支架(26)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3),上接触密封油挡(2)固定在上支架(26)上,上接触密封油挡(2)与轴(21)紧密接触;滑转子(12)安装在轴(21)上加工,滑转子(12)上侧圆周设有四个通气圆孔(28),滑转子(12)下侧圆周设有八个甩油孔(27);座圈(14)点焊在机架(1)的立筋(29)上,座圈(14)圆周设有八个导油孔(13),挡油环板(20)焊接在座圈(14)下方,挡油环板(20)侧面与立筋(29)通过焊接连接,垫块(22)固定在座圈(14)内侧,支柱螺钉(10)安装在垫块(22)上,导瓦(9)放置在支柱螺钉(10)上;半油管法兰(17)焊接在机架(1)侧边,连接油管(18)连接在半油管法兰(17)上,单连接液位计(19)连接在连接油管(18)上;溢油管(15)焊接在机架(1)内侧,溢油法兰(16)焊接在机架(1)下方,溢油法兰(16)内侧与溢油管(15)端部焊接;挡油管(7)安装在机架(1)下方,在挡油管(7)和机架(1)之间设置两道第二密封圈(8),挡油管(7)下方安装小支架(5),固定螺栓(6)通过小支架(5)顶住调整垫块(23),在挡油管(7)下侧固定下接触密封油挡(4)。
本发明油箱支撑部分负责导轴承负载支撑和汽轮机油储存功能;导轴承座部分负责对轴进行限位和导瓦支撑作用;挡油管部分负责油箱内壁构成和挡油功能;辅助密封溢油部分负责导轴承下上两侧的密封、安装运输时对的轴定位和多余汽轮机油溢油回收功能。
油箱支撑部分负责导轴承负载支撑和汽轮机油储存功能。上支架(26)焊接在机架(1)之上,上支架(26)可以作为上接触密封油挡(2)的把合平台,立筋(29)和外围的油箱壁(24)通过焊接构成导轴承储油的一部分。支撑筋(25)均匀布置在油箱壁(24)外侧,可以起到支撑和散热的作用。挡油环板(20)焊接在座圈(14)下方,挡油环板(20)外围与立筋(29)焊牢,把储油隔离为两个部分,即内部油室(30)和外部油室(11),下部为用于连接内部油室(30)和外部油室(11)的下部油室(47);座圈(14)点焊在机架(1)的立筋(29)上,可以成为垫块(22)的安装平台,座圈(14)圆周设有八个较大的导油孔(13),导油孔(13)有利于汽轮机油从内部油室(30)流到外部油室(11)。
导轴承座部分负责对轴进行限位和导瓦支撑作用。座圈(14)负责固定导瓦(9)与支柱螺钉(10)。导瓦(9)是巴氏合金瓦结构,钢坯上覆盖4mm厚巴氏合金(ZSnSb11Cu6)。支柱螺钉(10)主要完成导瓦(9)固定,在装配调整时,在导瓦(9)与支柱螺钉(10)之间可以增加第一调整垫片(32)、第二调整垫片(33)、第三调整垫片(34)、第四调整垫片(35)、第五调整垫片(36),进而改变径向的限位值,第一调整垫片(32)厚度为0.05mm,第二调整垫片(33)厚度为0.1mm,第三调整垫片(34)厚度为0.2mm,第四调整垫片(35)厚度为0.5mm,第五调整垫片(36)厚度为1mm。在轴(21)上直接加工成滑转子(12),滑转子(12)上侧圆周设有四个通气圆孔(28),通气圆孔(28)保障滑转子(12)内外两侧气压平衡,进而抑制爬油现象;滑转子(12)下侧圆周设有八个甩油孔(27),甩油孔(27)可以起到离心油泵的作用,将滑转子(12)内侧的油甩出形成压头,继而形成稳定的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0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粉制动器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轴承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