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磁离合功能的电磁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1853.0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存香;刘学军;黄云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存香;刘学军 |
主分类号: | F16D67/06 | 分类号: | F16D67/0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磁 离合 功能 制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磁离合功能的电磁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摩擦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摩擦制动装置的摩擦制动盘和电磁制动装置的电磁制动器制动盘上分别设置有匹配的电磁离合器吸盘和离合器接合盘。当汽车制动时,控制器将控制电流输出至电磁离合器吸盘上,电磁离合器吸盘通电后将使离合器接合盘克服弹簧的弹力拉动滚动轴承朝着电磁离合器吸盘方向移动并最终吸合在一起;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磁制动器线圈通电,使离合器接合盘缓速,进而通过电磁离合器吸盘→离合器连接螺栓→摩擦制动盘,使车辆实现制动。本发明通过电磁离合器的接合、断开控制电磁制动系统工作,并通过控制制动力矩有效调控车轮滑移率,能可靠地确保汽车制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磁离合功能的电磁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制动及节能方面,传统的机械摩擦式制动器依靠频繁或长时间的机械摩擦来制动,摩擦制动过程中不但产生大量有毒粉尘,而且还会造成制动鼓(盘)和摩擦片(制动衬片)过热,导致制动效能衰退甚至是制动失效。有报道采用电磁制动器作为车辆的辅助制动系统,然而由于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不宜在空间狭小的轮毂周围加装。目前,可查阅到的有关电磁制动及摩擦制动集成系统较为多见,但市售产品较少,而且现有车用电磁制动器结构复杂,在原车基础上进行改造较为困难。如: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伊藤清弥等人发明的“电磁制动装置”(申请号201410335986.8公开日2014-07-15),该装置具有带肩螺栓和弹性体,带肩螺栓以在电磁体的制动靴侧的端部突出的方式可装拆地固定在电磁体上,弹性体设置在带肩螺栓与电枢之间,但未见其产品。
江苏大学何仁等人发明的“一种车用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申请号201310626552.9公开日2014-03-12),包括一套摩擦制动器和一套电磁制动装置组,摩擦制动器由制动钳体和制动盘组成,制动钳体卡在制动盘上且固定连接于制动钳支架,摩擦制动器和电磁制动装置相对于制动盘上下布置,但未见其产品。
江苏大学顾晓丹等人发明的“一种双盘片结构的摩擦与电磁集成制动器”(专利号201210131074.X公开日2012-09-26)具有第一制动盘和第二制动盘,制动钳设置在第一制动盘片上,第二制动盘上设置电磁制动装置,但未见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的具有电磁离合功能的电磁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增强汽车制动效果、保障行车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有电磁离合功能的电磁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摩擦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摩擦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同轴地安装在后桥壳上,摩擦制动装置的摩擦制动盘和电磁制动装置的电磁制动器制动盘上分别设置有匹配的电磁离合器吸盘和离合器接合盘。
电磁制动装置主要由电磁制动器制动盘、电磁制动器线圈、电磁制动器支架组成,电磁制动器支架与后桥壳紧固连接;电磁制动器线圈缠绕在电磁制动器铁芯上,电磁制动器铁芯一端正对电磁制动器制动盘,电磁制动器铁芯另一端通过电磁制动器连接螺栓与电磁制动器支架紧固连接;电磁制动器制动盘与滚动轴承紧固连接,滚动轴承被弹簧紧压在嵌入到后桥壳内的轴承挡板上,弹簧一侧与滚动轴承连接另一侧与嵌入到后桥壳内的弹簧挡板连接。
摩擦制动盘的一侧通过制动盘连接螺栓与轮盘及轮毂凸缘连接,轮毂凸缘通过轴承支撑在后桥壳上。
电磁离合器吸盘通过离合器连接螺栓与摩擦制动盘制动盘另一侧连接,离合器接合盘通过铰接板与电磁制动器制动盘连接。
电磁制动器线圈共有4组,每组间通过三根导线串联连接并最后与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存香;刘学军,未经刘存香;刘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1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空压机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艺
- 下一篇:压缩比自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