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索非布韦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4995.2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7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其安;叶方国;叶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9/073 | 分类号: | C07H19/073;C07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索非布韦 中间体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索非布韦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索非布韦是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新研发的抗丙肝专利药物,其化学名为:(S)-2-[(((2R,3R,4R,5R)-5-(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基)-4-氟代-3-羟基-4-甲基四氢呋喃-2-基)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基氨基]丙酸异丙酯,结构式如下:
是首个获批可用于丙型肝炎全口服治疗方案的药物。该产品于2013年12月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于2014年1月获得欧盟批准。目前,索非布韦被视为治疗丙肝的突破性药物,其治愈率超过9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4月发布的《丙肝筛查治疗指南》,据估计全球目前约有1.85亿人感染了丙肝,每年大约有35万人因此死亡。独立分析公司Datamonitor Healthcare在2013年发布的报告估计,在未来9年,丙型肝炎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230%。分析师们预测索非布韦201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50亿美元。
2014年9月,美国吉利德科学和7家印度仿制药生产商签署非独占特许权协议,允许其生产丙肝药物索非布韦片以及雷迪帕韦+索非布韦片固定剂量组合片剂并出售给超过91个发展中国家。这将进一步拓宽了索非布韦的全球销售市场。
丙肝明星药索非布韦,重新定义了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标准,开启了全口服护理的新时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索非布韦的上游关键中间体也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现有技术中,索非布韦的制备方法已现于诸多报道,例如美国专利US7429572B2、US7964580B2,PCT专利WO2006012440、WO2011123668、WO2011123668、WO2012012465和WO2013040492和中国专利CN104478976A、CN104558079A、CN104151352A等,以及J.Med.Chem.2010,53,7202–7218、J.Org.Chem.,2011,76(20),pp 8311–8319、J.Org.Chem.,2009,74(17),pp 6819–6824和J.Med.Chem.,2005,48(17),pp 5504–5508等文献分别披露了最终产品索非布韦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中,一种关键的中间体化合物如式(Ⅰ)所示:
现有技术中,报道了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多种合成方法,这些方法使用胞嘧啶核苷为原料,涉及繁琐的保护和去保护反应,利用价格高昂的氟代试剂,如二乙氨基三氟化硫(DAST)等,通过氟代反应来合成中间体化合物(Ⅰ),例如部分现有技术采用了以下合成路线:
这些方法通常效率非常低,总收率≤4%,因此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针对此,部分现有技术采用了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以下合成路线:
但是,该方法存在诸如路线长,生产周期长,产生三废多,原子经济性不高等的问题。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工艺中的缺陷,研发出一种合成路线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且环境友好的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种种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索非布韦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中间体化合物如式(Ⅰ)所示:
所述合成方法的合成路线为: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3R,4R,5R)-3-氟-二氢-4-羟基-5-羟甲基-3-甲基呋喃-2(3H)-酮为起始原料,与特戊酰氯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产物(Ⅻ);
(2)将中间产物(Ⅻ)还原成中间产物(XIII);
(3)将中间产物(XIII)与特戊酰氯反应,生成中间产物(XIV);
(4)将中间产物(XIV)与溴化氢醋酸溶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XV);
(5)将中间产物(XV)与尿嘧啶进行Silyl-Hilbert-Johnson反应,生成中间产物(XVI);
(6)将中间产物(XVI)与甲醇钠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如式(Ⅰ)所示的索非布韦的中间体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驱动轴打孔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