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5142.0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鄢起红;刘瑞杰;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朱宏伟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道路 上部 空间 立体车库 及其 存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是解决当前停车困难的重要设备之一,尤其在车辆数量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在各地段布置多种型式的立体车库,对缓解该区域内的停车压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国内现有的立体车库不同情况的存在诸如适应性差、投资高、人性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城市建设立体车库所能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包括横跨道路设置的多层框架,所述多层框架内设有道路两侧车库和道路上方车库,所述道路两侧车库的外侧为升降区;
所述道路两侧车库内设有供车辆纵向存放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搁置在框架上,所述载车板还通过钢丝绳吊挂在上方的横向平移小车上,所述框架上设有悬挑的横向轨道,所述横向平移小车沿所述横向轨道移动,所述横向平移小车上设有带动载车板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道路上方车库内设有供车辆纵向存放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搁置在框架上,所述载车板还通过钢丝绳吊挂在上方的纵向平移小车上,所述框架上设有悬挑的纵向轨道,所述纵向平移小车沿所述纵向轨道移动,所述平移小车上设有带动载车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道路上方车库的后方设有大车轨道,每层道路上方车库内至少设置一个平移大车,所述平移大车带动所述纵向平移小车沿所述大车轨道横向平移。
上述方案中,所述横向轨道的伸出端通过拉杆固定在框架上。
一种采用所述立体车库道路两侧车库的存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横向平移小车横向平移出框架至升降区;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
将车辆驶入并停留在载车板上;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和车辆上升至存车处;
横向平移小车横向平移至框架内部,升降机构驱动载车板稍稍降落,载车板搁置在框架上。
一种采用所述立体车库道路两侧车库的取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横向平移小车横向平移出框架至升降区;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
将车辆驶离载车板。
一种采用所述立体车库道路上方车库的存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纵向平移小车纵向平移出框架;
平移大车带动纵向平移小车横向移动至升降区;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
将车辆驶入并停留在载车板上;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和车辆上升至存车处;
平移大车横向移动至指定车位的前端;
纵向平移小车纵向平移至框架内部,升降机构驱动载车板稍稍降落,载车板搁置在框架上。
一种采用所述立体车库道路上方车库的取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纵向平移小车纵向平移出框架;
平移大车带动纵向平移小车横向移动至升降区;
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
将车辆驶离载车板。
实施本发明的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及上方的空间建立体车库,车库内车库设置的层数可变,存容量可大可小,只要保证道路中间规范要求的行车空间即可;
2、平移小车、平移大车、升降机构等设备动作简单,易于实现智能化控制,能耗相对较小,并且投资成本低;
3、汽车前进进车,前进出车,无需掉头,载车板平台空间较宽,驾驶员驶入容易,人性化好;
4、汽车进入存车位后,搁置在框架平台上,钢绳不会长期受力;
5、悬挑轨道在道路上4米以上,不影响消防通道;
6、车库不影响绿化,同时车库外墙可以美化与当地环境融合,或作为广告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的主视图;
图2是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的俯视图;
图3是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的车位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包括多层框架1、横向平移小车7、纵向平移小车19、升降机构、平移大车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