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特困地灌木树种规模化造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6513.7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玲;施士争;韩杰峰;隋德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00;A01G2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 特困 灌木 树种 规模化 造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盐碱特困地灌木树种规模化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一)江苏沿海盐碱特困地的立地特点和造林难点
江苏沿海为典型的於长型滩涂,可供林业应用的立地一般为新围垦、农田水利配套不到位的区域。这些立地土地耕作层浅,一般没有可耕作层,或耕作层在5cm以内。土壤结构差,土质为细腻粉砂质,颗粒小,无团粒结构;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土壤毛细管发达,土壤水分蒸发快,盐分表渗频繁、严重。土壤瘠薄,缺氮、缺磷、缺有机质,40cm表土土壤含盐量在0.1%到2%之间,土壤PH值8.6到8.9。
江苏沿海盐碱特困地水利设施和生产条件差,植物生长除了盐碱危害以外,还受到水、土、气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还易受旱灾、涝灾和风害危害,自然界没有适生的林木品种。
(二)江苏盐碱特困地造林技术现状
盐碱特困地造林涉及到盐碱地改良、造林材料选择、造林及管理技术等方面。
1.盐碱地改良技术
滨海盐碱地造林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就是盐碱胁迫和土壤瘠薄。因此,盐碱地改良和降盐控碱是滨海盐碱地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有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及综合改良法。
生物法
通过种植抗盐品种,可以起到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抑制土壤水分过分蒸发等效果。生物改良法应用的植物一般为苜蓿、田菁、棉花、玉米等。生物改良法对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盐土,其应用受到植物自身耐盐碱、耐涝和耐旱能力的限制,在重度盐碱地或土壤盐分浓度变化剧烈的立地效果较差,或不能应用。
(2)物理法
物理改良包含灌溉、覆盖等措施。依据水盐运动的特点,控制土壤水蒸发可减轻盐分表聚,达到改良的目的。研究显示在盐碱地上覆盖作物秸秆后,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秸秆覆盖是将农艺和水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既起节水作用,又起培肥改土的作用。除利用秸秆覆盖外,生产上还广泛应用地膜覆盖进行盐碱地改良,它们在减少农田土壤无效蒸发,调节盐分在土体中的分布,高产量等方面皆有一定的作用。
(3)化学法
生产上常用的化学改良法是使用有机肥、酸性肥料以及磷肥、钾肥。碱化土壤的改良需加入含钙物质来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钠或采用加酸或酸性物质的方法改良。增施含钙的肥料,可提高盐环境中植物的生存能力及抗病能力;增施钾肥、磷肥也能提高作物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利用工业废料进行大规模改良盐碱地也得到学者的重视,国内报道利用磷石膏、柠檬酸渣、脱硫石膏以及沼气残渣、沼液等改良碱土都有显著作用。
2.耐盐林木新品种选育
我国耐盐植物育种水平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与国外相似,大量的研究多集中在农作物,在树木和能源植物方面研究较少。在常规育种方面,我国对杨树、刺槐、水杉、柳树、黑松、木麻黄、桉树、胡杨、落羽杉、绒毛白蜡、国槐、柽柳、桑树、红树林树种和苦楝等数十个树种都开展过相关的研究,包含树种耐盐性评价和耐盐性无性系筛选等;对重点树种上提出了改良策略,如仲崇禄(2000)提出了木麻黄要从种、种源、家系、无性系各个水平开展防护林多性状综合选择;梁坤南等(2003)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初步筛选出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抗风速生家系。郝金标等(2004)分析了限制山东沿海防护林树种选择的5个方面的障碍因素,阐述了沿海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原则,分别就山东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可选用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资源作了介绍。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在红树林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的国家攻关项目,提出红树林造林树种的物候期、采种、种实贮藏、育苗、造林等配套技术,并有计划地把无瓣海桑、海桑、海莲、水椰等热带树种引种至广东和福建等地。总体上看,除红树林树种、木麻黄和柽柳等盐生树种外,近30年来,人工选育的可在江苏滨海盐碱地规模化造林的林木品种只有刺槐、白榆、苦楝、中山杉等有限的几个树种的良种,由于测定方法不统一,文献报道这些良种耐盐(NaCL)程度在0.2%-0.8%之间,但引入江苏滨海盐碱地实地造林时,在采取较强的工程措施时,可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可用于通道绿化或厂区绿化;在采用常规农业措施时,在含盐量0.3%、海拔2米左右的立地上,这些树种一般成活率极低,或成活后不能正常生长,在2-5年内死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6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灭菌器的干燥空气补气加热及冷却装置
- 下一篇:灭菌柜的喷淋接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