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及灭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2264.2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0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占平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能 消防车 灭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及灭火方法。一种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包括车体、裝于车体上的灭火装置、喷射软管和与喷射软管一端连接的喷射头;所述的灭火装置有具有各不相同的灭火剂的若干个;多功能智能消防车还包括设有个数与灭火装置个数相同的进口的转换装置、裝于车体上的火灾探测装置和控制器;每个灭火装置的出口与转换装置的一个进口连接;转换装置的出口与喷射软管另一端连接。该多功能智能消防车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能进行火灾引发原因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及灭火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引发原因需要进行判断并用不同的灭火介质灭火;不同的火灾引发原因通常靠人进行判断,环境恶厉时仅靠人对不同的火灾引发原因难以进行判断;传统的消防装置存在灭火介质单一不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不能对火灾引发原因进行判断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能进行火灾引发原因判断的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及灭火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消防装置存在灭火介质单一不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不能对火灾引发原因进行判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能进行火灾引发原因判断的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及灭火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智能消防车,包括车体、裝于车体上的灭火装置、喷射软管和与喷射软管一端连接的喷射头;所述的灭火装置有具有各不相同的灭火剂的若干个;多功能智能消防车还包括设有个数与灭火装置个数相同的进口的转换装置、裝于车体上的火灾探测装置和控制器;每个灭火装置的出口与转换装置的一个进口连接;转换装置的出口与喷射软管另一端连接。该多功能智能消防车使用时,火灾探测装置对火灾发生处的可燃气体含量、火焰红外成像、温度和烟雾含量进行采集并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分析并与储存在控制器中的火灾引发原因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出火灾引发原因并进行语音播报,或由消防人员判断出火灾引发原因;控制器自动控制转换装置动作,或由消防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转换装置动作,选择相应的灭火装置进行灭火;该多功能智能消防车能适应不同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且能进行火灾引发原因判断。
作为优选,所述的灭火装置有三个;第一个灭火装置为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第二个灭火装置为装有泡沫灭火剂的泡沫灭火装置,第三个灭火装置为装有1211灭火剂的1211灭火装置。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和1211灭火装置能满足一般火源和燃烧物引发的火灾的灭火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换装置包括设有与车体连接的支架、与支架连接的固定轴、一端与固定轴一端枢接的转动轴、与转动轴另一端连接并与转动轴同轴的旋转接头、与支架连接的转换装置的电机和与转换装置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转动轴的外侧围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圈;固定轴一端设有三个沿圆周均布并贯穿固定轴另一端的通孔;固定轴的另一端设有三个各与一个通孔连接的管接头;转动轴设有一端与旋转接头进口连接的连接孔;喷射软管另一端与旋转接头的出口连接;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出口、泡沫灭火装置的出口和1211灭火装置的出口各与一个管接头连接;灭火时,连接孔的另一端与一个通孔连通。转换装置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火灾探测装置包括设于车体顶端的可燃气体探测装置和红外成像仪、设于车体前端的红外测温装置和烟雾传感器、设于车体中的语音播报装置。火灾探测装置能对火灾发生处的可燃气体含量、火焰红外成像、温度和烟雾含量进行采集并传输给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消防车,还包括与喷射头侧围连接的视频导引探头、喷射头转向电机和下端与车体顶端连接的三维机械臂;喷射头的后端设有与三维机械臂的上端铰接的铰接轴;喷射头转向电机与三维机械臂的上端连接且喷射头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铰接轴连接。三维机械臂利于高空灭火;视频导引探头利于喷射头对准火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占平,未经李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2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