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5349.6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4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7 | 分类号: | G06F3/0487;G06F3/16;G10L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问答 交互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浪爱问知识人”、“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等商业系统。这些商业系统采用网络协作的方式,将所有用户组组成高效的社会协作网,互相解决对方提出问题的咨询系统,就是网络互动问答系统。互动问答系统区别与传统的问答系统(QAsystem),它问题的回答不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而是通过其他用户直接回答,由自己或网络用户共同选择正确答案;互动问答系统也区别与过去的论坛、留言板等交流平台,它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话题为中心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互动问答系统用户主要获取的是知识项或者知识单元,它属于典型的实时检索系统,是用户信息需求最直接高效的检索模式。
目前在线运行的互动问答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于文本的互动问答系统及基于语音的互动问答系统。在基于文本的互动问答系统中,交互双方通过输入的文字进行提问和解答;而在基于语音的互动问答系统中,交互双方则通过语音完成提问及解答。上述两种互动问答系统都存在着交互效率不高的问题。比如,在基于文本的互动问答系统中,提问用户必须手动将自己的问题输入才能完成提问操作,而在基于语音的互动问答系统中,解答用户必须自己听完提问用户上传的语音,才能了解到对方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内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和系统,以显著提高互动问答系统中交互双方的交互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问答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提问客户上传的问题语音;
对所述问题语音进行实时的语音识别,得到所述问题语音对应的问题文本;
将所述问题文本分发给目标解答客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语音问答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问题语音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提问客户上传的问题语音;
语音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问题语音进行实时的语音识别,得到所述问题语音对应的问题文本;
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问题文本分发给目标解答客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提问客户上传的问题语音,对所述问题语音进行实时的语音识别,得到所述问题语音对应的问题文本,将所述问题文本分发给目标解答客户。这样,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完成对问题语音至问题文本的转换,使得解答客户只要查看问题文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内容,从而显著的提高了互动问答系统中交互双方的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提问客户端的一种提问显示界面图;
图4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提问客户端的另一种提问显示界面图;
图4C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未收到解答文本时提问客户端的显示界面图;
图4D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收到解答文本时提问客户端的显示界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实施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语音问答交互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语音问答交互方法由语音问答交互装置执行。并且,所述语音问答交互装置可以被集成在一个独立的网元设备中,也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功能模块,并集成网络中不同的网元设备中。因此,所述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可以由一个网络设备单独执行,也可以由分布在网络上的多个网络设备共同执行。
参见图1,所述语音问答交互方法包括:
S11,获取提问客户上传的问题语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5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截屏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