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6109.8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9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晟瀚;常文兵;张佳宁;胡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数据 飞参数据 着陆 预测 步骤选择 高度水平 降维处理 评价模型 切片处理 数据分析 因子分析 预测结果 预测模型 初选 飞行 检验 分析 | ||
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该方法有七大步骤:步骤一:飞参数据初选,提供数据分析基础;步骤二:对飞参数据进行切片处理;步骤三:对飞参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步骤四:利用因子分析对飞参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步骤五:建立飞参面板数据模型;步骤六:检验飞参面板数据模型;步骤七:评价模型预测结果。通过以上七个步骤选择出最优的基于飞参面板数据的重着陆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在不同飞行高度水平下对此次着陆是否发生重着陆做出多次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即基于飞参面板数据的重着陆预测模型,属于航空飞行安全管理预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行安全一直是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飞行安全的复杂性在于:不仅要考虑影响飞行安全的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还要对飞行的各个阶段进行动态的安全控制。一般情况下,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可分为滑跑、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着陆和滑行等几个阶段。数据显示,着陆阶段具有最高的飞行事故发生率,因此对飞机着陆安全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重着陆,也称硬着陆,是着陆阶段对飞行安全影响极为重要的安全隐患。频繁发生重着陆会加速起落架的疲劳损伤,严重时会造成机毁人亡。空客的维修手册对重着陆的定义如下:飞机着陆时垂直加速度超过规定极限值或者垂直方向上的速度超过规定值,即为重着陆。飞参数据,实时记录着飞机的飞行状态信息,综合反映了飞机的飞行健康状况,已有研究证明,可通过飞参数据的分析开展飞行安全的研究。
本发明在前述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飞参数据的切片处理、降维分析和飞参面板数据建模等,在飞机着陆之前实现了重着陆的预测,对飞机着陆安全的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1、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飞机着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飞参数据研究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飞行高度和着陆架次两个维度的飞参数据信息并提出飞参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基于处理和分析后的飞参数据,建立飞参面板数据模型,实现重着陆的预测。
2、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飞参面板数据模型的重着陆预测方法,该方法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飞参数据初选,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飞参数据初选是指对原始飞参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无用数据,保留研究所需数据的过程;飞参数据初选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根据原始飞参数据绘制散点图,判断每一次飞机的着陆时刻并获取此时的着陆载荷值;当着陆载荷值超过规定限值时,判定此次着陆为重着陆,否则,判定未发生重着陆;其次,去除着陆后数据;本发明重点为在飞机着陆之前对重着陆做出预测,故飞机着陆后数据没有价值,需将其剔除。
步骤二:对飞参数据进行切片处理
本发明基于高度变化的重着陆预测理念,对飞参数据按照飞行高度进行切片处理;由于飞参数据采集的起始点不一致,初选后的飞参数据,不同飞行架次的飞行高度数据区间具有不一致性。为保证研究的飞参数据表现出相对一致的数据特征,需要设定统一的飞行高度范围(如9m-2m),而该范围之外的数据将被剔除;
飞参数据切片处理是指按照飞行高度值,每间隔一定高度值截取一部分飞参数据的处理方法,截取后的飞参数据将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其余数据将被剔除;如在9m-2m的高度范围内,每隔0.5m对飞参数据进行一次截取,则可以截取15次;
步骤三:对飞参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定量化地测定飞参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需对飞参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即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相关系数来了解飞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发明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方法。
步骤四:利用因子分析对飞参数据进行降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6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