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7829.6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9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丁继先;韩殿清;杜忠仁;帕尔哈提;赵喜;袁祥;雷柏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4 | 分类号: | B60R25/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蓄电池 防盗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包括电路部分(1)、气路部分(2),所述电路部分(1)包括蓄电池(11)、常开电磁阀(12),所述蓄电池(11)的正极端与喇叭按钮(17)的一端相连接,喇叭按钮(17)的另一端与常开电磁阀(12)的正极端相连接,常开电磁阀(12)的负极端与蓄电池(11)的负极端相连接,所述气路部分(2)包括贮气筒(21)、气喇叭(22),所述贮气筒(21)与常开电磁阀(12)的进气口相通,常开电磁阀(12)的排气口与气喇叭(22)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盗系统还包括常闭电磁阀(13)、断气阀(23),所述常闭电磁阀(13)的正极端与蓄电池(11)的正极端相连接,常闭电磁阀(13)的负极端与蓄电池(11)的负极端相连接,常闭电磁阀(13)的进气口与贮气筒(21)相通,常闭电磁阀(13)的排气口与断气阀(23)的一端相通,断气阀(23)的另一端与气喇叭(2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盗系统还包括一号三通接头(24)、二号三通接头(25);
所述一号三通接头(24)的上接头与常闭电磁阀(13)的进气口相通,一号三通接头(24)的左接头与贮气筒(21)相通,一号三通接头(24)的右接头与常开电磁阀(12)的进气口相通;
所述二号三通接头(25)的上接头与气喇叭(22)相通,二号三通接头(25)的左接头与断气阀(23)的一端相通,二号三通接头(25)的右接头与常开电磁阀(12)的排气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电磁阀(13)与断气阀(23)设置于车架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1)的正极端与二号熔断丝(18)的一端相连接,二号熔断丝(18)的另一端与常闭电磁阀(13)的正极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1)的正极端与电源总开关(14)的一端相连接,电源总开关(14)的另一端与喇叭按钮(17)的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总开关(14)的一端与一号熔断丝(15)的一端相连接,一号熔断丝(1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16)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16)的另一端与喇叭按钮(17)的一端相连接。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车辆不工作时:没有偷盗者偷盗蓄电池(11)时,蓄电池(11)处于正常状态,此时,喇叭按钮(17)处于断开状态,常开电磁阀(12)的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常开电磁阀(12)的气路处于断开状态,常闭电磁阀(13)的电路处于通电状态,常闭电磁阀(13)的气路处于断开状态,断气阀(23)闭合,气喇叭(22)不工作;有偷盗者偷盗蓄电池(11)时,蓄电池(11)与电源线的连接被断开,此时,常开电磁阀(12)的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常开电磁阀(12)的气路处于断开状态,常闭电磁阀(13)的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常闭电磁阀(13)的气路通,断气阀(23)闭合,贮气筒(21)中的气体经常闭电磁阀(13)的进气口、常闭电磁阀(13)的排气口、断气阀(23)通向气喇叭(22),气喇叭(22)工作;车主及相关人员到达现场时,先将断气阀(23)断开,此时,贮气筒(21)中的气体不能通向气喇叭(22),气喇叭(22)不工作,再将断开的电源线恢复到初始状态,然后将断气阀(23)闭合,使得组合式蓄电池防盗系统恢复到整车待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78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