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投稳降投送吊舱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0775.9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琼;盖克静;李长宇;陈思圯;孙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B64D1/10;B6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投 投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投稳降投送吊舱,可用于有人或无人载机(母机)空投折叠无人机(子机)或空投布撒特种设备、物资等。
背景技术
国内相关的空投、伞降、投放技术常见于航空子母弹、照明弹、减速弹、撒布器等,未见内装载荷为折叠无人机的弹种或投放装置。相关弹种、装置各自技术有所侧重,体积构造、目标用途不同,均不能直接用于高速挂飞、有效减速、稳降投送折叠翼无人机。
完成吊舱投送折叠翼无人机或类似特种设备需要解决的连贯技术问题是:
a)实现大体积轻型吊舱与载机的安全分离;
b)实现吊舱投下后的自主控制;
c)实现吊舱规定速度、过载、姿态范围内减速稳降以便舱内载荷的顺利释放;
d)提供足够的装载空间和自动释放机构以实现折叠翼无人机或类似特种设备的载运投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稳定投放的吊舱。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投稳降投送吊舱,由前舱、载荷舱、尾舱组成,前舱前端为低阻的椭锥外形;载荷舱为圆筒形;尾舱为椭锥形,其特征在于,尾舱具有4片呈X型对称布置的稳定尾翼,尾舱内部装有减速伞、稳降伞。
所述吊舱内装有起爆控制器,控制抛尾罩、开减速伞、分离前罩和释放舱内载荷,起爆控制器在空投稳降投送吊舱与载机分离时被激活,起爆控制器开始计时并按规定时序向各分离装置发出分离信号。
所述前舱包括前罩和前分离对接框连接,两者通过前爆炸螺栓连接,前爆炸螺栓作动时机由起爆控制器控制。
所述尾舱包括尾罩和尾分离对接框,两者通过后爆炸螺栓连接,后爆炸螺栓作动时机由起爆控制器控制。
所述减速伞的伞包内装有收口绳,以约束减速伞初始张满时的开口大小。
所述收口绳上装有延时火药和收口绳切割器,
所述稳降伞的伞包上装有封包作动器,用于解除稳降伞封包打开稳降伞。
所述吊舱与挂架的电气接口为拉脱分离插头座。
为便于拆装维护和分级控制功能动作,使吊舱由前舱、载荷舱、尾舱通过环圈套合或卡箍对接组合而成。
前舱前端为低阻力的椭锥外形,设置与载荷舱拆装维护的对接接口;载荷舱为前后开敞的圆筒形半硬壳结构,设置维护口盖和吊挂接口;尾舱由椭锥形尾罩外安装4片呈X型对称布置的稳定尾翼组成,尾舱内部安装减速伞包、稳降伞包。
吊舱主梁上通过螺纹衬套安装吊耳,吊耳与母机挂架内的弹射挂弹钩进行装挂。吊舱与挂架的电气接口为拉脱分离插头座,便于快速分离。吊舱大翼面稳定尾翼确保吊舱弹射分离后的纵向静稳定度。加速弹射分离和大翼面稳定尾翼使此种大型轻质吊舱投放后弹道平稳、分离安全,避免分离过程与载机碰撞。
吊舱包含一套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热电池作为自控能源)和控制电缆组成,具有计时、定时输出5A的控制电流脉冲信号,引爆电控火工品实现开伞、分离前舱和尾舱、释放舱内载荷功能。采用引爆电控火工品均为钝感火工品,具有高可靠度和安全性。
尾舱内部的减速伞包内装有用收口绳约束初始张满时开口大小的减速伞,通过快速分离的尾罩拉出开伞并拉燃收口绳切割器的延时火药,减速伞初始张满较小的风阻面积,经一定延时降低吊舱至一定速度后,收口绳切割器工作切断收口绳,减速伞二次张开至最大的风阻面积使吊舱再次减速。经2次减速降低了开伞过载和冲击摆振,经一定延时后,起爆控制器启动稳降伞的封包作动器,稳降伞在打开封包后在减速伞的拉动下迅速打开并充气,封包作动器同时断开减速伞和稳降伞的连接绳,减速伞飞走,稳降伞张满后进一步减速使吊舱纵轴垂直向下并以轻微摆转的姿态稳定下降,此种稳定姿态有利于舱内载荷的释放。吊舱经2级伞3次减速后由投速700km/h~800km/h降至垂直落速10m/s以内,使吊舱及舱内载荷的冲击过载限制在10g以内。
本发明空投稳降投送吊舱的优点如下:
具有高速挂飞、空中投放、释放舱内载荷的功能;
吊舱内的伞系统,由减速伞、稳降伞、分级开伞机构组成,可受控3次开伞、减速,能
实现吊舱稳定降落;
通过改装内部载荷及机构,可用于有人或无人载机空投布撒多种设备或物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吊舱的外形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吊舱中载荷舱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吊舱中后对接分离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0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试验中的附加标尺法
- 下一篇:一种自发电的空气净化漂浮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