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蚀刻液循环再生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6273.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于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培勇 |
主分类号: | C23F1/46 | 分类号: | C23F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蚀刻 循环 再生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蚀刻液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印制电路板行业所产生的蚀刻液循环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中国的PCB行业一直保持10-00%的年增长速度,目前有多种规模的PCB企业3500多家,月产量达到1.2亿平方米。蚀刻是PCB生产中耗药水量较大的工序,也是产生废液和废水最大的工序,一般而言,每生产一平方米正常厚度(18μm)的双面板消耗蚀刻液约为2~3升,并产出废蚀刻液2~3升。我国PCB行业每月消耗精铜6万吨/月以上,产出的铜蚀刻废液中总铜量在5万吨/月以上,对社会尤其是PCB厂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探索铜蚀刻过程的清洁生产技术,使铜蚀刻废液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在线循环再生,以彻底杜绝污染源及其污染扩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治理,既是环境保护部门强制执法的第一选择,也是PCB行业降低生产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蚀刻液循环再生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碱性蚀刻液循环再生工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蚀刻:通过蚀刻液实现蚀刻工艺,同时产生蚀刻废液;
B、萃取:对蚀刻废液进行萃取处理,生成第一负载铜油相和第一水相,其中,第一负载铜油相的处理步骤跳步至步骤C,第一水相处理步骤跳步至步骤G;
C、一道水洗:对第一负载铜油相进行一道水洗,形成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其中第二水相处理步骤跳步至步骤E,第二油相处理步骤跳步至步骤D;
D、反萃:对第二油相进行反萃处理,生成第三水相和第三油相,第三油相的下一步处理步骤跳步至E,第三水相的处理步骤跳步至步骤F;
E、二道水洗:第二水相和第三油相进行二道水洗,形成第四油相和第四水相,第四水相经RO膜处理、PH调节,返回至步骤C中的一道水洗;所述第四油相返回至步骤B中进行萃取;
F、电积:第三水相经电积后,形成O2排空、阴极铜以及电积后液,所述电积后液传送至步骤C中的第二油相中;
G、所述第一水相经膜处理和组分调节形成再生蚀刻液,所述再生蚀刻液传送至步骤A中的蚀刻液中。
所述步骤F中,返回至步骤C的第二油相中的电积后液为含H2SO4的硫酸铜电积后液,所述步骤D中,含H2SO4的硫酸铜电积后液与第二油相接触,使铜从第二油相中转入第三水相中。
所述步骤D中,反萃处理包括步骤:油水混合、澄清分层和油水分离。所述反萃处理的反应式为:CuR2+H2SO4=CuSO4+2RH,其中RH表示萃取剂。
所述步骤F中,在电积过程中,分别采用钛活性涂层板和紫铜片作阳极和阴极,对反萃得到的硫酸铜溶液进行电解,得到阴极铜;所述电积反应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阳极反应式为:4OH-=O2+2 H2O+4e,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所述步骤B中,萃取处理包括步骤:油水混合、澄清分层和油水分离。所述萃取的反应式为:2RH+Cu2+=CuR2+2H+,其中RH表示萃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碱性蚀刻液循环再生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无损分离工艺回收铜,不破坏蚀刻液原有的组成成份,使蚀刻液得以完全回用,使蚀刻生产线成为废物零排放的清洁生产线;2、选用适于氨性蚀刻液的高效萃取剂,萃取过程平衡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处理量大、成本低、操作易连续自动化且安全方便;3、工艺流程实现过程物料闭路循环,使蚀刻液得以回用的同时不产生新的污染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培勇,未经于培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6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