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的吸附玉米赤霉烯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2162.7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8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董颖超;李军国;秦玉昌;李俊;谷旭;牛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0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吸附 玉米 赤霉烯酮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的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Fe3O4磁性颗粒在制备可回收的吸附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310204239提供了一种以硅氧化合物为骨架结构,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孔间材料的吸附材料,对玉米赤霉烯酮(ZEN)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但是,被吸附的毒素经过动物肠道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后,在环境中较长时间存在时,吸附在吸附材料上的毒素不可避免的会逐步发生吸附的逆反应过程——解吸,由于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毒素结构和毒性未发生改变,从而对环境以及在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因此,不仅需要有能够对玉米赤霉烯酮分子进行有效吸附的饲料添加剂,而且还需要当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被吸附后,对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吸附颗粒进行回收。
这样,就可通过对吸附后的复合物进行减毒处理,达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还可通过调节毒素解吸液的性质,使吸附的毒素从复合物中的吸附状态转变为在解吸液中呈游离状态,达到对吸附材料脱毒处理,实现吸附剂两次乃至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寻找新原料,制备一种操作步骤相对简单,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性能良好,且可回收,能实现两次乃至多次可重复利用的目的的吸附剂材料。
本发明发现,在现有技术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的吸附材料中加入Fe3O4磁性颗粒,可以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正硅酸乙酯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为:还含有Fe3O4磁性颗粒;三种原料用量的摩尔比为:
Fe3O4:正硅酸乙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02~0.4:1:0.3~0.7。
制备所述饲料添加剂的原料可以仅由Fe3O4颗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正硅酸乙酯组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它物质。
所述Fe3O4磁性颗粒的粒径为10~200nm。
所述Fe3O4磁性颗粒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碱水溶液连续滴加到含Fe3+物质和含Fe2+物质的混合液中,收集产生的黑色颗粒。
所述碱水溶液是氨水或NaOH水溶液;所述含Fe3+物质和含Fe2+物质,选自:
FeCl3和FeCl2;
FeSO4和Fe2(SO4)3;或
Fe(NO3)3和Fe(NO3)2。
所述含Fe3+物质和含Fe2+物质的用量比为:Fe3+:Fe2+=2:1。
本发明所述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将制备得到的Fe3O4磁性颗粒,分散在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的溶液中,在35℃搅拌0.5h;之后,将其转移到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并在一定温度下晶化一定时间。最后,将取出的晶化釜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打开釜后,现将里面的液体倒掉,用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溶液将所得产物洗涤至中性。
具体步骤为:
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水中,调节溶液的pH至10~11,得到澄清液;2)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得到溶胶;3)在80~120℃下静置,析出的固体即为产物;其特征为:
在步骤1)完成后,在所述澄清液中加入Fe3O4磁性颗粒,继续搅拌30min后再进行步骤2);所述Fe3O4磁性颗粒的制备方法如前述;
步骤2)所述溶胶为灰白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2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