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增压汽车水冷系统连接管路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0722.3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蒋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峻和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B37/02;C08L33/04;C08L23/28;C08K13/02;C08K3/22;C08K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汽车 水冷 系统 连接 管路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指一种涡轮增压汽车水冷系统连接管路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各国纷纷高举节能减排大旗的今天,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小排量涡轮增压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涡轮增压系统是将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回收燃烧再利用,即减少了发动机尾气污染环境和大气层,又可使燃油系统再利用,使发动机追求高升高率。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国内的研发方向和发展趋势,前景非常乐观。蜗轮增压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中冷气、进气旁通阀、排气旁通阀及配套的进排气管道。其中,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来工作的空气泵。
对于发动机进气量的设计应该从两个坐标拓展:一方面尽量拓宽最大进气量和最小进气量,使进气量的区间尽可能大;另一方面细分每一个“转速/负荷”工况下的进气量控制。
涡轮增压发动机产生的压缩效果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结果,在动力上以更小的发动机获得最佳的功率输出;在柴油机上颗粒排放水平更低;更好的控制了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另外,随着发动机排量的上升所带来的热量的流失和急剧增加的摩擦,涡轮增压能增加燃料更经济性的使用,涡轮增压与燃料高压直喷技术配合,使燃烧更彻底,更有效,更清洁。涡轮增压器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气缸内排出的尾气带动涡轮旋转,与燃气轮机类似,涡轮通过轴与安装在空气过滤器与吸气管之间的压缩机相连,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到气缸中。气缸排出的尾气流过涡轮叶片,使涡轮旋转,流过叶片的尾气越多,涡轮旋转速度就越快,进气量越大,达到提升发动机动力的目的。
涡轮增压器连接管总成,包括热端连接管和冷端连接管,热端连接管的作用是将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混有燃油废气汽输送到涡轮,增压后由橡胶软管总成输送到中冷器冷却,而冷端连接管的作用是连接中冷器和发动机,中冷器冷却后的气体输送到发动机,使得这些排出的废气二次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油的燃烧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
目前按中国汽车饱有量18000000辆车计算,带有涡轮增压系统的车辆只占市场份额的35%,一台车上有两支总成,两支总成件平均按500元/套,如果未来汽车市场50%车型带涡轮增压系统,则一年市场销售额是4500000000元,市场前景乐观,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兼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一种涡轮增压汽车水冷系统连接管路总成。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涡轮增压汽车水冷系统连接管路总成,包括热端连接管和冷端连接管,其中,热端连接管由热端橡胶软管和金属硬管连接而成,金属硬管内设置有金属降噪器,金属硬管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冷端连接管由冷端橡胶软管和塑料管连接而成。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橡胶软管和金属硬管通过金属卡箍相固定,金属卡箍包括调节扣和卡环,卡环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扣相适配的扣齿。
上述的金属硬管上设置有固定支架。
上述的热端橡胶软管包括热端内管橡胶层、热端纤维线增强层和热端外管橡胶层;制成热端内管橡胶层和热端外管橡胶层的材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ACM100
3#硫化剂4.5
交联剂TAIC2.5
防老剂4451
补强剂77460
增塑剂TP7595
内脱模剂18D1.5。
上述的热端纤维线增强层采用芳纶线层。
上述的冷端橡胶软管包括冷端内管橡胶层、冷端纤维线增强层和冷端外管橡胶层。
上述的冷端内管橡胶层和冷端外管橡胶层的材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CM100
氧化锌5
硫磺1.0
促进剂TT1.2
促进剂CZ0.8
防老剂RD1
补强剂55020
补强剂77440
增塑剂二辛酯15
石蜡油18。
上述的冷端内管橡胶层和冷端外管橡胶层的材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CM橡胶100
氧化锌3
氧化镁10
硫磺0.5
促进剂TT0.6
促进剂CZ0.4
防老剂RD1
补强剂55030
补强剂66040
增塑剂二辛酯10
石蜡油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峻和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峻和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0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胀分置组合发动机
- 下一篇:具有新型输入方式的人体健康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