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3313.9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6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健;沈江华;刘中华;潘照红;范伟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17;H01B7/28;H01B13/00;H01B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4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耗 耐高温 低互调 电缆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温电缆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高性能电缆,应用于通信领域、特别是广泛应用于4G天线中,但PTFE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实芯推挤、不发泡)导致该类产品损耗整体较大。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为达到较高的屏蔽性能,编织密度达到了99.5%以上,而且需要浸锡以保证结构稳定,但仍然存在小孔导致信号的泄漏;另外,锡的导电率比裸铜比的导电率差,导致电缆损耗大大增加;因电缆精细,常规的纵包模具无法实现平整且紧密的包覆,打折、翻带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为同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铜箔纵包层、铜编织层、镀锡层,和护套层。
其中,所述铜箔纵包层的厚度为0.03~0.15mm。当所述铜箔纵包层的厚度达到0.03mm以上时即可达到屏蔽要求,而且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将所述铜箔纵包层的厚度限定为0.15mm以上。
其中,所述绝缘层为聚烯烃发泡绝缘层。
其中,所述铜箔经过钝化处理形成有钝化层;作为优选地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为30~100埃。
其中,所述钝化处理的钝化液由0.05~0.30wt%的苯并三氮唑、0.05~0.15wt%的羟基琥珀酰亚胺、0.10~0.20wt%的乙二酸,和余量的水组成。
其中,钝化处理的温度为60~80℃,处理时间为4~20秒,优选为5~10秒。
其中,所述镀锡层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浸镀温度为270~300℃,优选为280~285℃;热浸镀的镀液为:0.05~0.50wt%的Ge、0.15~0.50wt%的Ni,和余量的Sn。该镀锡层与常规的纯锡镀层相比,不仅可以提高镀层的表面均匀性,而且能够防止镀锡层在高温下氧化,也能够防止其在低温下发生粉化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使用裸铜带纵包、不仅耐蚀性好,而且提高了屏蔽性;能够保持完好的裸铜较好的导电率,从而大大降低了电缆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包括为同轴结构,所述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内导体1、绝缘层2、铜箔纵包层3、铜编织层4、镀锡层5,和护套层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为纯铜,作为优选地可以选择镀银铜,所述铜的直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为0.8~1.5mm不等;所述绝缘层为聚烯烃发泡绝缘层;所述铜箔纵包层采用“6”字型纵包模具将铜箔完全包裹在绝缘层的外表面形成铜箔纵包层,所述铜箔纵包层的厚度为0.03~0.15mm。然后,在铜箔纵包层外形成铜编织层,然后在浸锡炉中,在惰性气氛或者还原性气氛下进行浸锡处理形成镀锡层,最后在镀锡层的外表面形成护套层,所述护套层优选为低烟无卤聚乙烯护套。本实施例的超低损耗耐高温低互调电缆使用裸铜带纵包、实现全覆盖,增加屏蔽性能;能够保持完好的裸铜较好的导电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电缆的损耗,而且精准地纵包工艺实现了裸铜带表面的完整、平滑、紧密覆盖;特别适用于4G通信天线电缆。
实施例1 关于铜箔纵包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铜箔纵包层使用的铜箔经过钝化处理,其不仅提供了优异的耐蚀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防变色效果,能保持铜的金属光泽,而且不影响其后的热浸锡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钝化液由0.05~0.30wt%的苯并三氮唑、0.05~0.15wt%的羟基琥珀酰亚胺、0.10~0.20wt%的乙二酸,和余量的水组成。钝化处理的温度为60~80℃,处理时间为4~20秒。表1给出了几个非限定性的具体实例和对比例。
表1
在表1中,钝化处理的温度均为65℃,处理时间为10秒。其中,“/”表示不添加该组分,EDTA代表乙二胺四乙酸。
将经过表1处理的铜箔放置于温度为80℃的恒温箱中,测量其经过10d、20d和30d的增重量,并观察其表面情况,其结果如表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3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耐磨耐扭转耐油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