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轨电车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4726.9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5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邱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1/00 | 分类号: | B6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电车 车辆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轨电车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用于向有轨电车车辆的配砂站输送干砂。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工程具有小半径、线路坡度大、建设成本低等特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有轨电车在坡道上容易打滑,或因粘着力不够造成列车救援等运营事故,因此有轨电车必须配备撒砂系统。
传统的地下管路式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采用罗茨风机或水环式真空泵作动力源,将干砂和空气吸入输砂管,由地下输送管路同步送至轨道两侧的4个储砂罐,再由储砂罐输送至有轨电车车辆砂箱。此设备输送干砂的方式是利用气体压力差,结构简单,但存在管路堵塞和管路磨耗严重等问题,管路使用寿命短,设备维护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有轨电车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可有效提高设备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维护成本。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轨电车车辆加砂的输送装置,包括发送罐和输砂管路,所述输砂管路一端与所述发送罐连通,另一端与配砂站连通;所述输送管路包括至少一段环形气流管道,所述环形气流管道包括沿干砂流通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同轴套接,所述第一输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管径,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进料端设有沿所述第一输送管轴向向所述第二输送管内输送压缩空气的环形吹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路包括沿干砂流通方向依次排列的多段环形气流管道,各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输送管连接处均密封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弯头段,各所述弯头段均设置为所述环形气流管道,具体为所述弯头段包括两直管和一弯头,所述弯头的管径大于所述直管的管径,所述弯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直管套接,所述弯头的进料端设有向所述弯头内输送压缩空气的环形吹气口,所述环形吹气口的吹气方向与相邻的直管的轴向平行。
进一步地,各所述环形吹气口分别通过设于对应处的密封材料内的气流通道供气,各所述气流通道分别连接有一供气支管,各所述供气支管并联后与压缩空气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路上设有气源增压阀,所述气源增压阀设于所述发送罐与相邻的所述环形气流管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罐设有进料阀、出料阀、充气口、排气口、用于检测料位高度的第一料位计和用于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充气口连接有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料位计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料阀、所述出料阀以及所述流量控制阀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砂站设有第二料位计,所述第二料位计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的感应端设于所述发送罐内,所述压力变送器的显示部分位于所述发送罐外。
进一步地,所述输砂管路采用无缝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输砂管路通过管沟铺设于基础地面上,所述管沟宽0.5m、深0.7m,所述管沟通过角钢包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环形气流管道,干砂从第一输送管进入第二输送管时,经环形吹气口吹入的压缩空气使得砂柱与管壁隔离,从而有效减小干砂对管路的磨耗;尤其是将管路弯头段设计成环形气流管道,降低管路磨耗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本输送装置可有效降低输送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气源增压阀,将砂柱截断,使干砂分段进行运输,可防止干砂堵塞管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气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网络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地板拖车车体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