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6084.6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5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汤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麦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1M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油气分离器的作用就是把存在于曲轴箱内的油气加以分离,并不断地把气体引入涡轮增压器或大气,以保证曲轴箱内的正常压力。同时,经油气分离器分离的机油会流回油底壳内,令发动机循环使用,节约了能源。因此,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的性能对影响发动机性能起着重要因素,油气分离效率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排放。
参见附图1,为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及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涡轮发动机1包括依次连接的涡轮进气管10、涡轮11、进气歧管12以及燃烧室;涡轮进气管10通过涡轮11连接至涡轮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2,进气歧管12再连通该燃烧室。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具有两个出口,第一出口连通至进气歧管12,第二出口连通至涡轮进气管10。当涡轮11未启动时,进气歧管12呈负压,负压抽吸从而启动油气分离;当涡轮12启动后,涡轮进气管10内形成负压,负压抽吸从而启动油气分离。
然而,现有油气分离器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油气分离不完全的问题,导致机油被送入发动机燃烧,从而在发动机进气歧管处形成积碳。而积炭对发动机正常工作影响很大,比如导致气门关闭不严、进气阀或排气阀漏气、爆震等。尤其是爆震,由于积炭严重时汽缸实际体积变小,压缩比增加,同时在高温环境下积炭由于散热能力差会一直烧的通红,这样高温的压缩混合气体除了被有时序的火花塞点燃,还能被汽缸内高温的积炭随机点燃,产生爆震。
因此,提供一种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本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从而减少发动机内部积碳,提高汽车低速扭力,减少发动机渗油几率。
为达到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用于涡轮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所述涡轮发动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涡轮进气管、涡轮、进气歧管以及燃烧室;其中,所述双分离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机油透气壶、自动换向阀以及气体过滤结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气体过滤结构;所述机油透气壶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机油透气壶的入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口;所述自动换向阀包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针对所述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阀门,针对所述第一出气口设有一第一出气阀门,针对所述第二出气口设有一第二出气阀门;所述自动换向阀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机油透气壶的出口;所述自动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涡轮进气管;在工作状态下,当所述涡轮未启动时,所述进气歧管内呈负压,所述自动换向阀的第一出气阀门打开工作;当所述涡轮启动时,所述进气歧管则呈正压,所述自动换向阀的第二出气阀门打开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换向阀采用真空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门采用进气单向阀,该进气单向阀的方向指向所述进气口的进气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阀门采用第一出气单向阀,该第一出气单向阀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出气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气阀门采用第二出气单向阀,该第二出气单向阀的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开启压强范围为0.24Pa~0.36Pa。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过滤结构采用一通风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透气壶包括一壳体和一位于该壳体内的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穿设在所述机油透气壶的入口和出口之间,且该金属隔板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留有一间隙;在工作状态下,当混有机油的气体沿所述机油透气壶的入口进入所述壳体内,撞击在所述金属隔板上,所述机油则粘结在所述金属隔板上,而纯净的气体则沿着所述金属隔板从所述间隙处绕行至所述机油透气壶的出口,并从该出口流出。
上述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上述方案中,油气分离中“油”指的是润滑油(机油),“气”指的是空气。
上述方案中,气体过滤结构除了采用通风滤芯外还可以采用油浴式空气过滤器等空气过滤器实现;而空气滤芯也可以由纸质滤芯、化纤滤芯、网式滤芯、活性炭滤芯等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麦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麦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6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刺机
- 下一篇:一种V8型柴油机气门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