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效八体结晶蒸发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8228.1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4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凤林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B01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效八体 结晶 蒸发 工艺 | ||
1.一种五效八体结晶蒸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入料:将一定浓度、一定温度的原料液以一定流量注入原料罐,在原料罐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平衡液位指示调节报警装置,当原料罐内的原料液液位达到报警位置时,入料完成;
(2)预热:入料完成后,原料液通过安装在原料罐底部的物料泵以及原料液管道进入凝结水预热器Ⅰ,在凝结水预热器Ⅰ预热至61℃后进入凝结水预热器Ⅱ,预热至71℃,最后进入一效预热器进行预热;
(3)一级加热蒸发:原料液预热完成后进入一效加热室,以蒸汽管网产生的新鲜蒸汽作为热源进行加热蒸发,原料液与新鲜蒸汽进行热交换后,原料液沿换热管内壁成膜状由上而下流动,原料液被加热至其沸点,并在换热管内进行蒸发,溶剂被不断汽化,原料液浓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所得汽液混合物进入一效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出的二次蒸汽进入下一效作为加热热源,二次原料液通过过料阀门进入到下一效加热室;
(4)二级加热蒸发:二次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二效加热室,二次原料液通过安装在一效加热室左下方的物料泵以及原料液管道输送至二效加热室,进行与一效加热室内相同的反应得到汽液混合物,所得汽液混合物进入二效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出的三次蒸汽进入下一效作为加热热源,三次原料液通过过料阀门进入到下一效加热室;
(5)三级加热蒸发:三次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三效加热室,三次原料液通过安装在二效加热室左下方的物料泵以及原料液管道输送至三效加热室,进行与二效加热室内相同的反应得到汽液混合物,所得汽液混合物进入三效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四次蒸汽进入下一效作为加热热源,四次原料液通过过料阀门进入到下一效加热室;
(6)四级加热蒸发:四次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四效加热室,四次原料液通过安装在三效加热室左下方的的物料泵以及原料液管道输送至四效加热室,进行与三效加热室内相同的反应得到汽液混合物,所得汽液混合物进入四效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出的五次蒸汽进入下一效作为加热热源,五次原料液通过过料阀门进入到下一效加热室;
(7)五级加热蒸发、结晶:五次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五效加热室,五次原料液通过安装在四效加热室左下方的的物料泵以及原料液管道输送至五效加热室,进行与四效加热室内相同的反应得到汽液混合物,所得汽液混合物输送至五效结晶室内进行结晶反应,浓度达到工艺指标后通过质量流量计检测合格后进入到成品罐中,浓度达不到工艺指标进入到原料罐中再进行浓缩蒸发;
(8)干燥、包装、贮藏:将步骤(7)中得到的合格产品进行干燥后按规格包装,然后进行贮藏,贮藏期12个月;
(9)不凝气回收:步骤(3)~(7)中所得的不凝气进入冷凝器内冷凝,得凝结水进入凝结水罐中,所述凝结水罐与凝结水预热器Ⅰ相连通,可对凝结水作二次利用;
(10)设备清洗:上述工艺完成后,利用清洗泵群将CIP清洗液分别输送至一效加热室、二效加热室、三效加热室、四效加热室和五效加热室内,对其进行清洗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效八体结晶蒸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原料液为葡萄糖酸钠溶液时,其初始温度为45℃,初始浓度为25%,流量为44.56t/h;原料液为硝酸铵溶液时,其初始温度为30℃,初始浓度为10%,流量为50t/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效八体结晶蒸发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原料液为葡萄糖酸钠溶液时,所述步骤(3)中新鲜蒸汽的温度为120℃,一效加热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MPa,二次蒸汽的温度为97℃,二次原料液的浓度为32%;
所述步骤(4)中二效加热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038MPa,三次蒸汽的温度为87℃,三次原料液的浓度为48%;所述步骤(5)中三效加热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062MPa,三次蒸汽的温度为75℃,三次原料液的浓度为60%;所述步骤(6)中四效加热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082MPa,四次蒸汽的温度为58℃,四次原料液的浓度为76.5%;所述步骤(7)中五效加热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089MPa,五效结晶室的真空度保持在-0.092MPa,温度保持在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凤林,未经高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82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活性组分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塑木秋千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