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高速公路波形梁护栏为导轨且有越障功能的自走式作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0354.0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韩鑫;张立斌;陈仁庆;朱珂栋;蔡目辉;张世凯;孙延刚;董志昊;刘中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波形 护栏 导轨 越障 功能 作业 平台 | ||
1.以高速公路波形梁护栏为导轨且有越障功能的自走式作业平台,包括挂栏导向装置、行星越障装置、承载行走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挂栏导向装置包括减震器(11)、滑轨(19)、外挂架(17)、内仿形轮(27),一对减震器(11)竖直安装于车体(18)靠近波形梁护栏(9)的一侧,每个减震器(11)内均设有减震弹簧(28),每个减震器(11)上方的车体(18)上均竖直固定有一定长度的滑轨(19),每个滑轨(19)的滑槽内均设有滑块(29),减震弹簧(28)的上端与滑块(29)相固定,外挂架(17)布置于车体(18)靠近波形梁护栏(9)的一侧,外挂架(17)朝向车体(18)的一端与两个滑轨(19)内的滑块(29)相固定,当路面不平造成车体(18)起伏时,减震器(11)和滑轨(19)可以过滤掉因车体(18)颠簸造成的对外挂架(17)以及波形梁护栏(9)的冲击,在外挂架(17)朝向波形梁护栏(9)一端的下方沿护栏延伸方向安装有一对内仿形轮(27),内仿形轮(27)的轮轴垂直于地面,其轮面与波形梁护栏(9)靠近高速路路面一侧的中央水平凹槽相抵触,为增大接触面积,内仿形轮(27)采用异形化设计,其轮体截面外轮廓曲线与波形梁护栏(9)靠近高速路路面一侧的中央水平凹槽截面曲线相匹配;行星越障装置包括连接板(30)、带孔销(31)、预紧弹簧(16)、越障心轴(15)、行星轮架(32)、越障轮(14),与波形梁护栏(9)延伸方向相平行的连接板(30)处于波形梁护栏(9)的上方,连接板(30)借助若干带孔销(31)及配套预紧弹簧(16)与外挂架(17)朝向波形梁护栏(9)一端的上方相连接,带孔销(31)的轴向呈水平,且与波形梁护栏(9)延伸方向相垂直,压缩型预紧弹簧(16)套于带孔销(31)上,其一端与带孔销(31)的无孔端相接触,其另一端与连接板(30)相接触,轴向垂直于地面、可自由转动的越障心轴(15)放置于波形梁护栏(9)上有护栏立柱(10)的一侧,越障心轴(15)的上端安装于连接板(30)上,其下端与行星轮架(32)相连接,行星轮架(32)可绕越障心轴(15)自由转动,行星轮架(32)上每隔120°圆心角设有一个子轮架,三个子轮架的规格尺寸完全相同,每个子轮架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可绕其自身轮轴自由转动的越障轮(14),三个越障轮(14)的轮轴均垂直于地面,三个越障轮(14)的规格尺寸完全相同,越障轮(14)的轮面与波形梁护栏(9)非朝向路面一侧的中央水平凸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越障轮(14)采用内凹型轮面设计,其轴向轮面曲线与波形梁护栏(9)非朝向路面一侧中央水平凸面的截面曲线相匹配,非越障状态下始终有两个越障轮(14)以一定的抓地力同时在波形梁护栏(9)非朝向路面一侧的中央水平凸面上滚动,该抓地力由连接板(30)上的预紧弹簧(16)提供,当越障轮组在前行过程中碰到护栏立柱(10)时,处于行进方向首位的越障轮(14)首先因碰撞而瞬时停顿,此时处于行进方向中间位置且未与波形梁护栏(9)接触的越障轮(14)在车体(18)行驶惯性作用下由越障心轴(15)拖动实现顺势翻转,进而跨越护栏立柱(10)与波形梁护栏(9)接触并滚动前行,由于行星轮架(32)仍然在绕越障心轴(15)做惯性转动,原本处于行进方向末位的越障轮(14)此时已脱离波形梁护栏(9)翻转到半空中,并在行星轮架(32)拖动下继续前翻并最终与波形梁护栏(9)接触,而原本与护栏立柱(10)发生碰撞的越障轮(14)得以由行星轮架(32)拖离护栏立柱(10),并最终处于半空中,此时整机完成一次越障动作;承载行走装置包括车体(18)、上挂架(1)、下挂架(2)、驱动轮(5)、万向轮架(12)、万向轮(13),车体(18)为长方体形刚性、框架式结构,设有若干安装工位的上挂架(1)固定于车体(18)上部,设有若干安装工位的下挂架(2)固定于车体(18)中部,上挂架(1)和下挂架(2)分别用于搭载各种高速公路作业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处于车体(18)行进方向上的一端安装有一对驱动轮(5),处于车体(18)行进方向上的另一端安装有一对万向轮架(12),每个万向轮架(12)上均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3);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发电模块(3)、蓄电池(20)、电动机(21)、控制器(4)、带轮I(22)、皮带(26)、带轮II(23)、减速箱(8)、齿轮I(24)、齿轮II(25)、传动轴(7)、带座轴承(6),为整机运行及所搭载作业机械提供电力来源的发电模块(3)和蓄电池(20)固定于车体(18)下部,电动机(21)和控制其正转、反转以及转速的控制器(4)亦安装于车体(18)下部,发电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20)的输入端,蓄电池(20)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机(21)及控制器(4),电动机(21)的输出端与带轮I(22)相连接,带轮I(22)与带轮II(23)通过皮带(26)实现带传动,带轮II(23)与减速箱(8)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箱(8)的输出端与齿轮I(24)相连接,减速箱(8)固定于车体(18)下部,齿轮I(24)与齿轮II(25)相啮合,齿轮II(25)固定于传动轴(7)上,传动轴(7)借助一对带座轴承(6)安装于车体(18)下部,传动轴(7)的两端与承载行走装置的驱动轮(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03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方向可浮动左、右盘的钢壁爬行器
- 下一篇:悬架支撑罩和车辆前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