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神经突触形成分析中的细胞共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0630.3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阳小飞;蒋伟;陈健;王明明;龚吉红;梅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93 | 分类号: | C12N5/0793;C12N5/071;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染 细胞共培养 神经突 突触 表达外源基因 非神经元细胞 神经元细胞 标记蛋白 传代培养 免疫染色 筛选基因 外源基因 验证基因 原代培养 转染法 体外 耗时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突触形成分析中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传代培养的非神经元细胞即HEK293 T细胞加入到体外环境中24孔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混合后培养24小时以上;采用PEI转染法,转染HEK293 T细胞,每个孔中所转染的外源基因均不相同,被转染后的HEK293 T细胞过表达外源基因,在此条件下进行共培养48小时以上;免疫染色突触前的标记蛋白synapsin,从而判断每一孔中是否形成突触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共培养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耗时短,可以很好的筛选基因及验证基因功能,可以广泛用于实验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尤其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基因中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构。筛选新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形成基因的方法主要是用到传代培养的非神经元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共培养。
正常生理下,传代培养的非神经元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共培养是不会形成突触,当传代培养的非神经元细胞中过表达参与突触形成的基因,然后与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共培养就会形成突触结构。
目前,常用的共培养的方法是,先将外源基因在24孔板传代培养的HEK293或者C0S7细胞中过表达,然后,再将消化下来,加入2万过表达外源基因的HEK293或者C0S7细胞到24孔板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共培养,36小时后,免疫染色突触前的标记蛋白synapsin的共培养方法。
此共培养方法在筛选基因时,如果一次性平行筛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基因时,消化24孔板HEK293T细胞加入到24孔板神经元细胞这一步骤中,为保证彼此基因之间不能污染,操作时需要对每个孔的HEK293T细胞进行换枪头,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相对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突触形成分析中的细胞共培养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耗时短,可以很好的筛选基因及验证基因功能,可以广泛用于实验室。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神经突触形成分析中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传代培养的非神经元细胞即HEK293T细胞加入到体外环境中24孔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混合后培养24小时以上;
(2)、采用PEI转染法,转染HEK293T细胞,每个孔中所转染的外源基因均不相同,被转染后的HEK293T细胞过表达外源基因,在此条件下进行共培养48小时以上;
(3)、免疫染色突触前的标记蛋白synapsin,从而判断每一孔中是否形成突触结构。
步骤(1)中,在每一孔中加入两万个HEK293T细胞。
步骤(2)中的具体步骤为:在超净工作台中,取一个无菌的离心管,加入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再继续依次加入GFP质粒和NL2质粒,使GFP质粒和NL2质粒在Opti-MEM里面充分混匀,最后,加入聚乙烯亚胺,使PEI与两种质粒充分混匀,然后将离心管放在超净工作台上,静止;从恒温培养箱中取出加入了HEK293T细胞后的神经元细胞,然后用移液器将离心管里面的混合物,加入到24板的目的孔里面,轻轻摇晃,放回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0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