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4887.6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2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铮;任夙艺;袁向阳;富裕;李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6 | 代理人: | 周震海 |
地址: | 316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本 对虾 野生 亲本 优选 方法 基本 形态 模型 获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中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的优选方法及基本群的形态模型的获得方法,尤其是涉及中国东海区的一种日本囊对虾秋苗亲本的优选方法,属于农业水产养殖中虾类水产生物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又名日本对虾,俗称“竹节虾”、“花虾”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原产日本、中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系广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水性底栖虾类,具越冬洄游习性。因其体色艳丽、肉鲜味美、营养经济价值高,且具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宜活虾长途干运等特点,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展全人工养殖以来,养殖地域逐渐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与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斑节明对虾一道成为当前我国四大主养海水虾类。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日本囊对虾养殖面积达1.8925万公顷,年养殖产量为4.5949万吨。
分布于东海区的日本囊对虾入秋后具向深水区越冬洄游的习性,故该海区日本囊对虾野生捕捞群体的主要渔获期仅为6-9月。受此影响,东海区日本囊对虾春苗和夏苗人工养成群体的市场平均售价(分别为120元/kg和200元/kg)均显著低于秋苗养成人工群体(400元/kg)。北半球冬季盛行冬季风,而东亚又是全球冬季风最强的地区,我国沿海处于东亚大陆和太平洋西北部的交汇处,受冬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更大。已有研究表明,养殖于东海区露天养殖池塘的日本囊对虾秋苗人工养殖群体在冬、春季均需承受持续低温和高pH值的双重胁迫,致使其养成产量远低于春苗和夏苗人工养成群体。基于此,王志铮等针对日本囊对虾秋苗土池安全越冬养殖这一长期困扰并阻碍日本囊对虾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探究密植浒苔对冬季池塘水质因子影响效应的基础上,发明了通过在土池中密植浒苔来保障日本囊对虾安全越冬的“一种日本囊对虾室外越冬养殖方法(发明专利号:201210346410.2)”。该方法的创新点是,从环境调控角度,通过密植浒苔为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成群体提供了适宜越冬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以切实起到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殖成活率的效果。但,该发明并未涉及到如何筛选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这一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的本源性问题。
据报道,日本囊对虾不同地理居群间以及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在形态特征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蔡晓鹏等,2010;李义军等,2010;董宏标等,2014);Tsio等(2005;2007)按头胸甲侧面斜纹延伸特征将日本囊对虾分型为在地理纬度分布上具较为明显差异的形态变异Ⅰ型(varietyⅠ,斜纹延伸至头部底缘)和Ⅱ型(varietyⅡ,斜纹仅延伸至头胸甲侧面中央),其中前者主要分布于纬度相对较高的东亚海域,而后者则主要分布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海海域。无疑,上述关于日本囊对虾因所处不同生存环境而导致其外部形态表露差异的情形,表明日本囊对虾部分形态性状具较强的环境可塑性。研究发现,日本囊对虾北部湾野生群体以及2种形态变异类型人工养殖群体的形态表型均与其体重性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且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均可找寻到影响其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其中影响北部湾野生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为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第一腹节宽、第三腹节高和额剑上刺数等7个变量(孙成波等,2008),影响形态变异Ⅰ型人工养殖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为体长、第一腹节宽、头胸部宽、第五腹节宽、第三腹节宽和第六腹节宽等6个变量,而影响形态变异Ⅱ型人工养殖群体体重性状的关键形态性状组合则为体长、头胸部长、第五腹节宽和第一腹节宽等4个变量(董宏标等,2014)。综上可知,日本囊对虾形态表型系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综合响应。由此,也为我们从形态学角度解决精确筛选日本囊对虾秋苗优质野生亲本这一有效提高日本囊对虾秋苗越冬养殖成活率的本源性问题提供了启示。
亲本选择直接关系到子代的存活质量与生长性能。野生环境与池塘养殖环境间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处于野生环境与池塘养殖环境中的水产养殖动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生存对策。因此,野生亲本的表型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子代所处的养殖环境。迄今,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动物野生亲本的表型选择较粗浅,一般均笼统表述为,要求形体完整、无病无伤、反应敏捷,并规定了体重和体长规格的下限,却均未考虑到野生亲本与其养殖子代因所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生存对策这一实情,致使野生亲体的选择精度明显偏低,子代的存活质量与生长性能也不甚理想。长期以来,东海区日本囊对虾秋苗露天越冬养殖成活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的现象便是最好的实证案例。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4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