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及布置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5080.2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苏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横纵梁抗弯 结构 布置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及布置方式。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传力路径上的关键件是车身主要结构,承担着车辆碰撞过程中承力和吸能,是碰撞车辆能否获得高星级安全评价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在车身传力路径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效用性、工艺实现性都是影响碰撞结果的主因。传力路径上的结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的尝试、改进、优化、验证才能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传统的汽车白车身结构,车身整体质量分布不合理,导致抗弯性能较差。前地板后段纵梁和前地板安装横梁的连接、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后地板的连接以及后地板安装纵梁和后地板安装横梁的连接,其安装结构简单,承载力和抗弯曲性能较差。水箱支架总成自重较重,且上下横梁厚度较大,虽然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但是作为白车身的激励端质量偏重,会激起整体的弯曲模态,抗弯能力也较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及布置方式,提高汽车白车身的抗弯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包括水箱支架总成、前纵梁总成、副车架前端安装横梁、中间通道、前地板中段纵梁、前地板后段纵梁、前地板安装横梁和后地板安装总成,所述后地板安装总成包括后地板安装纵梁、后地板安装横梁和后地板,所述前地板安装横梁一边与前地板后段纵梁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前地板安装横梁另一边与后地板连接,且所述前地板安装横梁与水平的后地板垂直,所述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后地板前端形成变截面的封闭结构,且所述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后地板中间的截面形成的封闭区域比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后地板左侧的截面形成的封闭区域的长度要长,宽度要小。
采用上述结构,在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后地板前端形成变截面的封闭结构,起到关键抗弯作用,且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提高了前地板安装横梁与前地板后段纵梁的抗弯性能,控制前地板安装横梁的厚度可提升其抗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半封闭的方形结构,该第一连接部件开口处向外延伸,该第一连接部件一端与前地板后段纵梁焊接,第一连接部件延伸段与前地板安装横梁边缘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地板安装纵梁和后地板安装横梁通过横纵梁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后地板安装横梁和前地板安装横梁相距390mm,所述后地板安装纵梁、后地板安装横梁和横纵梁连接部件的厚度为0.8-1.0mm。
作为优选:所述横纵梁连接部件成T型结构,该横纵梁连接部件扣在后地板安装纵梁和后地板安装横梁上,通过2或3层点焊连接;所述后地板安装纵梁与前地板安装横梁采用缝焊或增加接触面积的整齐点焊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地板中段纵梁包括中段纵梁内板、中段纵梁中间内板和中段纵梁外板,所述中段纵梁内板、中段纵梁中间内板和中段纵梁外板焊接形成的截面为封闭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副车架前端安装横梁包括第一右侧连接横梁、第二右侧连接横梁、第一左侧连接横梁和第二左侧连接横梁;所述前地板中段纵梁布置在第二右侧连接横梁和第二左侧连接横梁的下侧,所述前地板中段纵梁的侧板与第一右侧连接横梁和第一左侧连接横梁的侧翻边点焊连接,所述第一右侧连接横梁、第二右侧连接横梁、第一左侧连接横梁和第二左侧连接横梁的厚度为1.6-2.0mm。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支架总成包括水箱支架左侧纵梁、水箱支架上横梁、水箱支架下横梁和水箱支架右侧纵梁,所述水箱支架上横梁和水箱支架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上端宽120mm,下端宽80mm,所述水箱支架左侧纵梁和水箱支架右侧纵梁底部分别设置有加强板,该加强板与水箱支架左侧纵梁和水箱支架右侧纵梁分别构成一个截面是环形的封闭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左腹板、前纵梁右腹板和前纵梁后盖板,前纵梁左腹板和前纵梁右腹板形成封闭腔体,前纵梁左腹板和前纵梁右腹板的厚度为1.6mm,前纵梁后盖板的厚度为1.5-1.8mm。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白车身横纵梁的布置方式,包括上述的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所述水箱支架总成重量为18.5-20kg,所述前纵梁总成重量大于副车架前端安装横梁的重量,所述前地板后段纵梁和中间通道的重量均小于副车架前端安装横梁的重量。整体形成前纵梁总成、副车架前端安装横梁、后地板安装总成的质量重,前地板后段纵梁、前地板安装横梁和中间通道的质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5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