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9362.X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6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灾害 预测 系统 | ||
1.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地质环境数据;
红外摄像头,用于实时采集地质环境的视频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地质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数据储存模块进行储存,发送到监控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并发送到专家评估模块,进行风险的评估和预警;
监控中心,用于接收监控模块输出的地质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将环境数据转换为计算模块能识别的格式传递给数据处理模块,将视频数据转换成三维效果生成模块所能识别的格式发送到三维效果生成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环境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地质环境结果,并将所得地质环境结果发送到显示屏进行显示和储存,将所得的地质环境结果转换成三维效果生成模块所能识别的格式发送到三维效果生产模块;
专家评估模块,用于储存各类典型的地质环境数据以及其所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情况,用于将接收到的地质环境数据与所存储的数据进行类似度对比,并将比对结果按照相似度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后,发送给显示屏;内设一网络爬虫进程,用于在网络中查找与所接收的地质环境数据相关的网页或文档,并将查询结果发送到显示屏;
三维效果生成模块,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命令,将所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和地质环境结果数据融合处理后,生成各种模拟地质环境,包括180°立体柱状环幕、高性能图形集群服务器和六组3D投影仪,面向六通道同步并行图像运算,涵盖各种地质情况图像,并予以详细刻画;
显示屏,用于显示地质环境结果、专家评估结果以及网络相关数据查询结果,并基于地质环境结果输出表征地质环境的二维结果图、三维结果图;
人机操作模块,用于输入信息调用命令,所述监控中心根据信息调用命令,从数据储存模块中调用人们所需的数据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监控中心所调用的数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坡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河面水位高度传感器、岩石水含量探测器和气象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几何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
模型分层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建立几何模型模块输出的几何模型,并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分层;
边界划分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实际地形地貌、地质情况设置所述几何模型边界;
实体设置模块,用于表示一区域是否有河流、降雨量、蒸发,设置所述几何模型的源汇项;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接受所述监控模块获得的所述环境数据,将所述环境数据传送至所述输入参数模块;
数学模型选择模块,用于基于要解决的地质灾害类型,选择数学模型模块类型;
模型求解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学模型选择模块选择的所述数学模型模块,选择所述求解计算模块对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模型校正模块,用于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进行参数调整,使模拟结果在预定的误差范围内与实测结果吻合;
参数灵敏度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参数值的时空分布、边界条件不确定度的影响,确定不确定度对校正后的模型的影响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评估模块连接有一数据更新模块,用于通过3G网络、Wi-Fi网络方式更新专家评估模块内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头上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摄像头组所监控的范围,并将检测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太阳能发电机或风力发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93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质量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智能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智能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