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6318.1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阻隔 层共挤膜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是通过挤出机和模头吹出膜泡,膜泡是具有阻隔层的多层结构,膜泡的最内层材料为自粘性材料,膜泡进入加热夹辊将筒状膜泡压合为双层的片状结构,再通过加热辊加热后使双层的片状结构通过自粘性材料粘合为一体结构,再通过冷却、收卷制得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挤出机和模头挤出多层共挤膜的膜泡,模头上方膜泡外侧的若干个气垫辊喷出的气流支持浮起膜泡;
(2)膜泡进入气垫辊上方的两个平行的加热夹辊之间,排出膜泡内的空气,加热夹辊将筒状膜泡压合为双层的片状结构,并对双层的片状结构进行预热;
(3)双层的片状结构进入两个加热辊之间,双层的片状结构被加热后通过最内层的自粘性材料粘合为一体结构的片材;
(4)将片材通过冷却辊冷却降温,得到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
(5)将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通过收卷辊收卷,完成生产过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辊的温度为20-95℃;冷却辊的温度为5-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辊的温度为50-95℃;冷却辊的温度为5-1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膜泡的最内层的自粘性材料包括PE、PP、EVA、Surlyn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膜泡是具有阻隔层的4-15层结构;膜泡的膜厚度为30-250μm;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厚度为50-500μ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气垫辊包括辊轴,辊轴的圆周外侧设有筒体,筒体的两端通过支撑板与辊轴固定连接;筒体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风孔组,每个风孔组设有4-8个风孔,每个风孔组内的所有风孔位于筒体的同一个径向圆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风孔组的间距为100mm;每个风孔组包括5个风孔,筒体的上端、下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一个风孔,筒体的右上60°和右下60°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风孔;筒体右端的风孔正对膜泡;辊轴的外径为50mm,筒体的外径为179mm,风孔的直径为5mm;筒体内设有与风孔连通的送气管。
9.一种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是具有阻隔层的8-30偶数层数的结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至少包括2层阻隔层和2层自粘性材料层;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最中部为2层相互粘接的自粘性材料层,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上部和下部的层结构关于最中部的2层相互粘接的自粘性材料层上下对称;
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还包括若干层用于粘接相邻层结构的粘接层;阻隔层包括阻水透气层和阻氧层,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中包括阻水透气层和阻氧层中的一种或两种阻隔层;
自粘性材料层的自粘性材料是PE、PP、EVA、Surlyn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中PE是LDPE、LLDPE、mLLDPE、HDPE、VLDPE、HDPE、UHMWPE、CPE、PEX、EVA、EAA、EMAA、EEA、EMA、EMAH、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其特征在于,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为10层、14层、18层或22层结构;
阻氧层为PA、EVOH或PVDC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阻水透气层为均聚PP或共聚PP,或者为LDPE、LLDPE、mLLDPE、HDPE、VLDPE、HDPE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粘接层为改性PP或PE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63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