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梨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8315.1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派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30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梨 红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梨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被称为“维C之王”,具有降三高、健脾助消化、抗癌抗老等作用,果实富含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使其对维生素C缺乏症患者、脚气病患者、口腔炎症患者、夜盲症患者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如今,刺梨酒已成为家中必备品,而关于刺梨茶的研究还有待人们跟进。
红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具有生津清热、延缓衰老等功能,自古就备受欢迎,现如今,随着市场的升级转换,红茶种类繁多,其中,天然植物类红茶更是拉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如柠檬红茶、菠萝红茶、玫瑰红茶因味道鲜美而备受年轻人喜欢,如枸杞红茶、薄荷红茶因具有保健功效而备受中老年人欢迎,因此,红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但鲜醇爽口又营养价值高的红茶较为有限,未能满足现代人需求。虽然,在现有技术中有牡丹红茶、薄荷红茶等产品的出现,但是,其原料配方不合理,未能充分地使农作物相互作用,进而使得制备的牡丹红茶、薄荷红茶等产品的保健功效较弱,营养价值较低。并且,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中,茶叶不经杀青处理,使得红茶茶渍较重、香气不足。
基于此背景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刺梨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料包括大红袍树鲜叶、刺梨混合制成刺梨红茶及其具体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刺梨红茶,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23-46份刺梨、70-110份大红袍茶树鲜叶。
进一步优选的配方为:原料重量份配比为29份刺梨、93份大红袍茶树鲜叶。
本发明刺梨红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红袍茶树鲜叶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进行称取、清洗、晾干、剪叶、杀青步骤,获得杀青鲜叶;
(2)将刺梨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进行称取、清洗、切碎后,加入刺梨重量3-6倍的水,蒸煮1-3h,再经过滤,获得刺梨汁;
(3)将杀青鲜叶与刺梨汁在10-20min,恒温75℃条件下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将其在60-70℃条件下经干燥1-2h,转入揉捻机,揉捻成蜷曲状,再将其进行发酵、烘焙、粉碎步骤,过60-120目筛,获得刺梨红茶。
所述的步骤(1)中杀青是将大红袍茶树鲜叶放入摇青机进行5-12min摇青处理。
所述的步骤(2)中刺梨为刺梨果实。
所述的步骤(2)中蒸煮控制温度为82℃。
所述的步骤(3)中发酵是将混合物摊凉至温度为30℃,转入摇青机,进行10次摇青发酵,其中,每次摇青10min,间隔50min。
所述的步骤(3)中炒焙是将混合物中的水分脱出至含量为≤5%。
所述的步骤(3)中炒焙是将经发酵处理的混合物进行从常温按照升温速度为4℃/min升温处理2-4h,并控制最终温度≤76℃。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刺梨与大红袍树鲜叶反应,制成一种营养价值高、医用价值高、口感好的刺梨红茶。
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出来的刺梨红茶和传统红茶、柠檬红茶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对比,可知,相比柠檬红茶,本发明的刺梨红茶的维生素A、维生素B2、柠檬酸、黄酮等的含量均较高。其中,维生素A能够治疗夜盲症是众所周知的,据调查,维生素B2是目前中国人食谱中最缺乏的维生素之一,其对口腔炎症的治疗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本发明的刺梨红茶对治疗口腔炎症、夜盲症等有特殊的医疗效果;据调查显示,黄酮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十倍以上,结合本发明的刺梨红茶特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使得刺梨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除此外,黄酮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功能。
本发明的刺梨红茶具有丰富的柠檬酸和黄酮,完美发挥了柠檬酸温和爽快的酸味,再配合糖类物质,使得口感香醇爽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刺梨红茶,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27份刺梨、78份大红袍茶树鲜叶。
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红袍茶树鲜叶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进行称取、清洗、晾干、剪叶、杀青步骤,获得杀青鲜叶;
(2)将刺梨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进行称取、清洗、切碎后,加入刺梨重量4倍的水,蒸煮1.5h,再经过滤,获得刺梨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派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宁派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8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霍尔式倾角测量传感器
- 下一篇:布线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