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3660.4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8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缪云洁;金振林;韦宝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刘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门式 构型 自由度 上下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冲压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除了与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相关外,与在冲压生产线上拾取搬运的过程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汽车零件冲压线,配备何种自动化设备将直接决定冲压线的生产能力,并且由于压机的投资远高于冲压线自动化设备,若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低于压机,则会造成压机投资的部分浪费,如果整线采用机器人与压机完全同步的运行方式,就能保证整线的最高运行速度,因此,上下料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类冲压生产线。
一般冲压生产线上,大多采用专机或人工的方式进行上下料,这在产品比较单一、产能不高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合的,但是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使用专机或人工进行上下料就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包括自动化程度不能满足流水线生产的需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够、柔性不够而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引进上下料机器人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为的误差也将大大减少,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的改进。目前大部分冲压线上下料机器通常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其各个轴的运动工作空间很大,可以实现冲压生产线的工艺需要,但是其所需的压机之间距离较大,而且每个轴都需要伺服控制,由此极大提高了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拾取冲压件,大大提高冲压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冲压件的下线合格率,为其后续生产工艺提供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包括:基座、第一门型机构、门梁、第二门型机构和端拾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门型机构铰接于基座上;
所述第二门型机构与第一门型机构之间通过门梁连接,所述第二门型机构固接于门梁上;
所述端拾机构连接于第二门型机构的末端;
所述门梁绕自身轴线相对于第一门型机构转动;
所述第二门型机构与门梁一起相对于第一门型机构转动;
所述端拾机构与第二门型机构之间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基块,两个基块上分别设有支撑杆,所述第一门型机构与支撑杆之间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门型机构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摆杆;两根第一摆杆的一端分别与门梁转动连接,两根第一摆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基座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型机构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二摆杆,其中每一根第二摆杆均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门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端拾机构连接;
两根第二摆杆之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摆杆转动的丝杠。
优选地,所述端拾机构包括运动平台和端拾器,其中,所述端拾器通过胡克铰连接于运动平台上,所述运动平台通过转动副连接于第二门型机构的末端,所述运动平台相对于第二门型机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运动平台和端拾器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型机构与运动平台之间的转动副转轴以及运动平台与端拾器之间的胡克铰转轴交于一点。
优选地,所述门梁为直杆结构。
优选地,所述门梁设有门梁致动单元,所述门梁致动单元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
-四杆机构,所述四杆机构的一端与门梁驱动连接,所述四杆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门型机构的第一摆杆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基座与第一门型机构的铰接处;
-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和齿条相啮合,其中,齿条的一端与门梁驱动连接,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门型机构的第一摆杆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基座与第一门型机构的铰接处。
优选地,所述门梁致动单元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设置于基座与第一门型机构的铰接处。
本发明提供的双门式构型六自由度上下料机器人,第一门型机构的底端与基座铰接,第一门型机构的上端通过直杆门梁与第二门型机构连接,门梁相对于第一门型机构可转动。构成第二门型机构的第二摆杆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一端固接于门梁,可随门梁一起转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末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了运动平台,运动平台与端拾器之间通过胡克铰连接。第二摆杆与运动平台之间的转动副转轴、运动平台与端拾器之间的胡克铰转轴交于一点。
驱动门梁转动的门梁致动单元是通过四杆机构或者齿轮齿条机构进行的。驱动第二门型机构的平行四边形摆杆转动的是丝杠。其余致动单元是通过电机与减速器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3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