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乳制品中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5741.8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朱丹;孙文通;陈彬;何广新;张红宇;李海山;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何晓钧 |
地址: | 65001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乳制品 中双氰胺 三聚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乳制品中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中非蛋白含氮物质的检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乳制品中的非蛋白氮的残留、掺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乳制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存发展,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2013年1月2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出产的部分牛奶和奶粉中,检测出少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双氰胺(dicyandiamide,简称DCD)。一方面,新西兰声称含有少量双氰胺残留物的食品对人体无害;另—方面,又下令禁售含有双氰胺的奶类制品。全球60%的奶制品企业和乳品供应商采用新西兰奶源,新西兰乳制品占到中国全进口婴幼儿食品的40%左右。在国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人对国产婴幼儿奶粉信心全失的情况下,无论涉事各方面如何解释双氰胺的低毒性甚至是无毒性,此次事件无疑引发了中国民众对奶制品新一轮的恐慌且再次引起人们对乳制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对健康的影响不能以有关方面解释的“毒不死”为标准。至于双氰胺能否致癌、致畸、致突变、过敏,以及损害人体器官,很少有实验数据。对健康而言,“没有实验数据”的时候,就更应该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而且在奶制品行业信誉低下、食品安全极度敏感的社会现实面前,制定双氰胺的残留检测安全标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双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中间体,别名二氰二胺、二聚氨基氰(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其病理实验数据显示:小鼠经口LD50>4000 mg/kg,家兔经口LD50>3000 mg/kg,即如果给一批1kg的小鼠喂养双氰胺超过4000 mg就会导致半数小鼠中毒死亡。尽管双氰胺的毒性虽小,但大量或长期接触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对于婴幼儿来说,各个脏器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代谢功能、肾脏排泄系统均未完善,体内的物质代谢与成人不同,毒性反应也有差异,有毒物质的长期累积势必对其脏器势有一定的损害,而且毒物的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性质的确定是一个长期的体内过程,那么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
目前,我国现已有GB/T 22388—2008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标准,但尚未建立婴幼儿奶粉中双氰胺残留量检测标准,针对同时检测婴幼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文献报道也极少。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并能同时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和双氰胺残留量的方法迫在眉睫,可为准确客观评价乳制品中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含量提供技术手段;对乳制品安全性的评价及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乳制品中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乳制品中双氰胺和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标准溶液制备:先分别制备双氰胺和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再将两种储备液混合稀释为标准混合溶液;最后将标准混合溶液进行梯度稀释,得到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
(2)待测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溶解于水中,加入蛋白质沉淀剂,涡旋、离心得到上清液,加入除脂剂后涡旋、离心,弃除脂剂层,在清液中加入净化包,涡旋、离心得上清液,最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得到待测液;
(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将步骤(1)所述的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和步骤(2)所述的待测液分别进样,先制作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和所述待测液的进样结果来计算双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含量;其中:
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C18,150mm×2.1mm×5μm;
流速:0.2 mL/min;
柱温:25℃;
进样量:5 μL;
流动相A:10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用乙酸调节pH至3.0,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洗脱程序如表1所示。
表1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条件
质谱条件为:
电喷雾电离源(ESI);
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电喷雾电压:500 V;
干燥气温度:325℃;
干燥气流量:6L/min;
鞘气温度:380℃;
鞘气流量:10 L/min;
毛细管电压:3500 V;
质谱参数如表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未经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57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