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7108.2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9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东;江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16 | 分类号: | E05F15/616;E05F15/65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2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门板 式吊物孔 安全 防护 装置 | ||
1.一种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于建筑楼板(1)上的外框(2),主门板(5)通过铰链(3)转动连接于外框(2)上,主门板(5)底部靠近铰链(3)一侧固定有第一铰接支座(4),外框(2)下方固定有支撑腿(9),支撑腿(9)下端固定有第二铰接支座(10),推杆助力系统(11)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支座(4)、第二铰接支座(10)相连,所述主门板(5)外侧设有至少一组顶升机构(7.1),顶升机构(7.1)表面设有支承滚轮结构(6.1、6.2),副门板(8.1)支撑于所述支承滚轮结构(6.1、6.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杆助力系统(11)包括一组或多组推杆(12.1、12.2),且多组推杆(12.1、12.2)相互平行设置,推杆(12.1、12.2)由驱动装置提供动力进行伸缩运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同步轴(14)、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通过齿轮(15)驱动同步轴(14)进行转动,同步轴(14)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联轴器(13.1、13.2)与相应的推杆(12.1、12.2)的输入轴(20)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同步轴(14)、第一驱动电机(16.1)、第二驱动电机(16.2)、第一齿轮箱(18.1)、第二齿轮箱(18.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6.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14.1)与第一齿轮箱(18.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电机(16.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14.2)与第二齿轮箱(18.2)的输入端相连,同步轴(14)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联轴器(13.1、13.2)与第一齿轮箱(18.1)、第二齿轮箱(18.2)两者的中间传动轴相连接,第一齿轮箱(18.1)的输出端、第二齿轮箱(18.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齿轮(17.1、17.2)与推杆(12.1、12.2)的输入轴(20)上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杆(12.1、12.2)包括外壳(28)及与外壳(28)滑动连接的套筒(24),外壳(28)内腔中设有丝杆(23),丝杆(23)一端伸入套筒(24)中,且丝杆(23)与套筒(24)端部固定的螺母(22)螺纹配合,丝杆(23)另一端转动支承于外壳(28)上部的平面轴承(27)、第一轴承(25.1)、第二轴承(25.2)上,同时在丝杆(23)上端杆体安装第二伞齿轮(26),外壳(28)还设有横向延伸的输入轴(20),输入轴(20)内端固定第一伞齿轮(21),所述第一伞齿轮(21)与第二伞齿轮(26)相啮合。
6.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杆(12.1、12.2)包括外壳(28)及与外壳(28)滑动连接的套筒(24),外壳(28)内腔中设有丝杆(23),丝杆(23)一端伸入套筒(24)中,且丝杆(23)与套筒(24)端部固定的螺母(22)螺纹配合,丝杆(23)另一端转动支承于外壳(28)上部的平面轴承(27)、第一轴承(25.1)、第二轴承(25.2)上,同时在丝杆(23)上端杆体安装蜗轮(30),外壳(28)还设有横向延伸的输入轴(20),输入轴(20)伸入外壳(28)内的部分形成蜗杆(29),所述蜗轮(30)与蜗杆(29)相配合。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升机构(7.1)包括轨道(39),轨道(39)底部一端设有第一铰链(38.1),另一端设有第二铰链(38.2),其中第一铰链(38.1)下端与第一套筒(37.1)相连接,第一套筒(37.1)滑动连接第一顶杆座(31.1),第一顶杆座(31.1)腔体中设置有第一丝杆(36),第一丝杆(36)上端伸入第一套筒(37.1)中,且第一丝杆(36)与第一套筒(37.1)下端的第一螺母(35)螺纹连接,第一丝杆(36)下端通过第三轴承(34.1)、第四轴承(34.2)、第一平面轴承(32.1)转动支承于第一顶杆座(31.1)中,并在第一丝杆(36)下端杆体上固定第三伞齿轮(33.1),第一顶杆座(31.1)上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动力输入轴(41.1),第一动力输入轴(41.1)内端固定第五伞齿轮(40.1),所述第五伞齿轮(40.1)与第三伞齿轮(33.1)相啮合;第二铰链(38.2)下端与第二套筒(37.2)相连接,第二套筒(37.2)滑动连接第二顶杆座(31.2),第二顶杆座(31.2)腔体中设置有第二丝杆(47),第二丝杆(47)上端伸入第二套筒(37.2)中,且第二丝杆(47)与第二套筒(37.2)下端的第二螺母(46)螺纹连接,第二丝杆(47)下端通过第五轴承(34.3)、第六轴承(34.4)、第二平面轴承(32.2)转动支承于第二顶杆座(31.2)中,并在第二丝杆(47)下端杆体上固定第四伞齿轮(33.2),第二顶杆座(31.2)上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第二动力输入轴(41.2),第二动力输入轴(41.2)内端固定第六伞齿轮(40.2),所述第六伞齿轮(40.2)与第四伞齿轮(33.2)相啮合;第一同步轴(43)一端通过第三联轴器(42.1)与第一动力输入轴(41.1)相连接,第一同步轴(43)另一端通过第四联轴器(42.2)与第二动力输入轴(41.2)相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轴(43)由第三驱动电机(45)驱动进行转动,第三驱动电机(45)输出端的齿轮与第一同步轴(43)上固定的第四齿轮(44)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71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心同体木门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适于汽车后背门的限位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