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籽小肽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8196.8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玲;宁发子;宁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都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籽小肽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籽小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每年生产油茶籽106万吨左右,生产加工油茶油约27.7 万吨,预榨浸出后的油茶籽饼粕在70万吨左右。油茶籽饼粕是优质的蛋白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约占15 -17%,氨基酸组成为17 种,其中8 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可以用于药品、食品、饲料等多种产品的生产。因此,以油茶籽粕为蛋白原料,在生物酶法条件下,水解生成多肽及氨基酸等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该法已成为研究热点。很多种植物蛋白质酶解后产生的多肽除了具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特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降低胆固醇等功能特性。油茶籽饼粕多被用作饲料或肥料,尚未充分深加工利用,因而造成油茶籽蛋白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对油茶籽蛋白进行有限的酶解,可生产出高营养、高附加值且易于吸收的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制品。开展对油茶籽小肽保健功能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茶籽小肽是指油茶籽蛋白经蛋白酶作用后,再经分离、精制等过程得到的蛋白质水解产物。它总氮均达15 % 以上,分子量在2000 以下,水溶性均在90 % 以上。研究证明,油茶籽蛋白经复合蛋白酶水解的产物是多种小多肽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基本在300 ~ 2000 范围内,其中分子量在1000 以下的约占98.5 %,这部分组份由8 多肽以下的小肽组成,许多功能性小肽多集中在这部分。
油茶籽小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如油茶籽小多肽溶液在高浓度下黏度依然较低,能在较宽的pH 值范围内保持溶解状态;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和保湿性;渗透压比氨基酸低得多;能抑制蛋白质形成凝胶,减少了由于油茶籽蛋白大分子引起的过敏原性,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等。
酶水解法的反应条件温和,能量消耗少,氨基酸不被破坏,且效率高,在营养成分的保留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高效、安全的油茶籽小肽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产出率高,营养成分活性成分保留完全,而且解决了油茶籽副产品利用的难题,扩大了应用领域,成本低廉而经济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籽小肽粉的生产工艺,可将油茶籽粕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降解,使其生成能为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丰富的油茶籽小肽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茶籽小肽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将油茶籽粕粉碎,过80目筛网后作为油茶籽小肽制备原料;
2、溶解:油茶籽粕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与体积比例为:1:10~1:20,搅拌溶解,温度为45℃,时间为30min,得油茶籽蛋白粉悬浮液I;
3、酶解:添加蛋白酶到所述滤液I中进行酶解反应,得到酶解溶液II;
4、超滤膜分离:将所述酶解溶液II通过超滤膜分离处理,得到滤出液III;
5、多效蒸发浓缩:将所述滤出液III通过多效蒸发器进行浓缩,使滤出液中的固含量提升至35~55%(w/v);
6、干燥:将经浓缩后的滤出液III经高压喷雾干燥处理,获得所述油茶籽小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l、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出来的油茶籽小肽的纯度高,并且其总蛋白质中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的油茶籽肽的含量均在98%以上;
2、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出来的油茶籽肽的分子量小,人体易吸收,吸收率达90%以上:
3、采用本发明的膜分离技术,对液态物料进行分离、浓缩和纯化,均在常温下操
作、无相态变化、高效节能,并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
4、本发明方法的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反应温和、操作简便、绿色无污染、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油茶籽肽的提取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都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都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81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平底短喉道量水槽
- 下一篇:一种泥石流拦砂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