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1857.2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顾开明;顾红军;马乃恒;王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3 | 分类号: | B22C9/03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45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产品质量易于保证的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V法铸造一起被誉为“21世纪铸造新技术”和“绿色铸造技术”,既符合国家“绿色制造”产业政策又符合企业效益需求和客户的产品质量需求。消失模铸造技术在铸铁领域广泛应用和推广,铸铁类铸件质量得以大幅提高,使得客户对铸钢件质量的期冀不断增强,促使铸钢企业在V法铸造技术方面投入,V法铸造成套设备、工装模具制作水平、关键原辅材料(EVA薄膜、涂料等)的保证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铸造企业投入V法铸造生产实践,V法铸造工艺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V法铸造和消失模铸造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技术人员开始意识到,既然这两项铸造工艺同样使用干砂,同样都需要震实台来在加砂后振动紧实,砂处理设备面对的也都是干砂,可不可以将V法铸造和消失模铸造工艺统一起来,同时采用甚至就放在一个车间进行。这样就可以共用砂处理设备,甚至包括砂箱,震实台,砂斗等设备。但是,目前对V法铸造和消失模铸造在用砂方面的认识,尤其在粒度粗细,筛号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铸造企业不得不将这两项铸造工艺分配在不同的车间进行,以免各自用砂之间的干扰,对这两项铸造工艺也配套各自的砂处理设备。
中国专利201410700419.8公开了V法铸造工艺,这个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如下问题:1.软化的塑料薄膜没有一个软化标准,导致塑料薄膜软化后可能存在软化温度和软化时间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塑料薄膜还存在着局部硬化的问题。2.传统的抽真空处理中,对抽真空压力没有一定的标准,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抽真空处理是真重要的一环,因此真空压力值的多少决定了V法铸造的成败,也就是说对最终获得的产品的质量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具有产品质量易于保证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中空型板、安放在所述中空型板上的模样、安放在所述模样上的第一塑料薄膜、安放在所述第一塑料薄膜上的砂箱、包裹住所述砂箱的第二塑料薄膜,所述砂箱中充填有干砂,砂箱中干砂顶面刮平,且砂箱上开有用于浇铸的浇口杯。
优选的,所述模板上开有数个上下贯通的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圆锥孔,且该圆锥孔的大端朝下。
优选的,所述干砂的目数为100~200目。
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方法,应用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上述的砂箱和中空型板,接着将模样放置于中空型板上;
步骤b:第一塑料薄膜的预加热处理,将第一塑料薄膜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软化处理,该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为130-150度,加热时间为20~30秒,接着将软化处理后的第一塑料薄膜覆盖在中空型板上,接着利用真空泵对中空型板进行负压处理,使得第一塑料薄膜紧贴在中空型板上;
步骤c:放置砂箱,将砂箱放置于第一塑料薄膜上,接着向砂箱中充填目数为100~200目的砂石,接着震动砂箱紧实砂石并刮平,并开浇口杯;
步骤d:覆膜处理,在砂箱上设置覆盖住砂箱的第二塑料薄膜,接着对砂箱内的型腔进行抽真空处理,抽真空处理后使得型腔内外压力差为300~400mmHg;
步骤e:接着解除型腔中的真空,并进行拔模;
步骤f:浇铸处理,向型腔中浇铸金属,待金属凝固后停止对型腔抽真空,直至型腔中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相等,型腔溃散,获得铸件。
优选的,所述负压处理和真空处理中真空泵的压力在-66500Pa。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在塑料薄膜软化以及真空装置一块进行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从而极大的保证了最终获得的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衬板的V法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空型板、2-模样、3-第一塑料薄膜、4-砂箱、5-第二塑料薄膜、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特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1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刹车助力真空泵壳体的铸造方法
- 下一篇:汽车五金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