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电路的带上拉PMOS管的动态锁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7993.2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7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东;王自强;郑旭强;黄柯;李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电路 带上 pmos 动态 锁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路的带上拉PMOS管的动态锁存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不断推进世界的信息化进程,继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时代也应运而生。在信息化的背后,数据的高速传输与计算处理是其流畅运转的根基,作为高速数据传输的硬件载体,锁存器电路必不可少。锁存器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速电路设计,如采样器的采样单元、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判决单元、毫米波电路的时钟分频器等,其工作带宽直接制约着此类高速电路的工作速度。
目前高速电路设计中所使用的锁存器通常为电流模逻辑(CML)锁存器。图1是典型的CML锁存器,CML锁存器为满足高带宽要求,常常以加大电流增加功耗为代价,或者以引入电感增加面积为代价,显然不利于低功耗与低成本的设计目标。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图2所示的动态锁存器,该改动态锁存器能够提供很高的带宽,同时耗能极低,且节约面积。即便如此,该改动态锁存器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当CLKP为高电平,CLKN为低电平时,M0、M3、M4管均导通,锁存器处在透明相位,此时动态锁存器在透明相位时能很好的跟踪输入数据;当CLKP为低电平,CLKN为高电平时,锁存器处在非透明相位,期望的是M0、M1、M2、M3、M4管马上截止,VA、VB不存在从VDD到地的电流通路,输出节点OUTP、OUTN可以维持上半时钟周期期间捕获的数据电平不变;然而由于要使VP节点充电到足够高的电平(VDD-VTH,VTH为NMOS管的阈值电压)以关断M1管、M2管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输出节点会漏电,节点电平会下降。以处理40Gbp/s的数据为例,图3展示了该动态锁存器的仿真数据输出图,可以明显的发现当CLKP为低时,差分输出数据的幅值明显下降,这对数据的传输是非常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电路的带上拉PMOS管的动态锁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正沿时钟CLKP控制的起尾电流源作用的第一NMOS管M0,一对由输入数据驱动的第二NMOS管M1和第三NMOS管M2,一对由负沿时钟CLKN控制的第一PMOS管M3和第二PMOS管M4,还有一个由正沿时钟CLKP控制的上拉第三PMOS管M6;第一PMOS管M3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其漏极连接到第二NMOS管M1的漏极,第三NMOS管M2的漏极连接到第二PMOS管M4的漏极,第二PMOS管M4的源极连接到电源VDD,第三PMOS管M6的源极连接到电源VDD,第一NMOS管M0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管M1的源极、第三NMOS管M2的源极、第三PMOS管M6的漏极和第一NMOS管M0的漏极连接到第三节点VP;第一节点VA在第三NMOS管M2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M4的漏极的连接处,第一节点VA连接到差分数据正输出端OUTP;第二节点VB在第一PMOS管M3的漏极与第二NMOS管M1的漏极的连接处,第二节点VB连接到差分数据负输出端OUTN;第一PMOS管M3和第二PMOS管M4的栅极连接到负沿时钟CLKN,第二NMOS管M1的栅极连接到差分数据正输入端INP,第三NMOS管M2的栅极连接到差分数据负输入端INN,第一NMOS管M0和第三PMOS管M6的栅极连接到正沿时钟CLKP。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带上拉PMOS的高速动态锁存器在没有增加电路的复杂度与功耗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动态锁存器输出节点的漏电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传统的CML锁存器结构电路图;
图2是一种简单的动态锁存器电路结构图;
图3是一种简单的动态锁存器的仿真数据输出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带上拉PMOS管的动态锁存器结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带上拉PMOS管的动态锁存器的仿真数据输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图4是展示了本发明所采用的动态锁存器结构,包括一个由正沿时钟CLKP控制的起尾电流源作用的第一NMOS管M0,一对由输入数据驱动的第二NMOS管M1和第三NMOS管M2,一对由负沿时钟CLKN控制的第一PMOS管M3和第二PMOS管M4,还有一个由正沿时钟CLKP控制的上拉第三PMOS管M6。
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7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电平转换电路板
- 下一篇:封装式集成电路组件及其电源弹跳减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