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8912.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臧铁钢;孟庆如;季玲;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涡流 惯性 浮渣 快速 清除 装置 操作方法 | ||
1.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半螺旋板(1)、螺旋板支架(2)、支座(3)、捞渣斗(4)、捞渣斗塞(5)、液包(6)、高架(7)和提塞器(8);其中两块半螺旋板(1)按螺旋方向同向均匀布置形成双螺旋板,该双螺旋板的结构是开放的,双螺旋板上部与螺旋板支架(2)刚性连接在一起,双螺旋板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的下部分别与两块双螺旋板(1)刚性连接,螺旋板支架(2)的上部为转轴,与支座(3)内的旋转驱动装置刚性连接,双螺旋板的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中部的长孔内是捞渣斗塞(5),捞渣斗塞(5)与提塞器(8)相接,支座(3)在高架(7)上,支座(3)处于柱状容器(6)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螺旋板(1)为一矩形板沿长边方向弯成变径螺旋面而成,为一投影为平面变径螺旋线;两块半螺旋板(1)按螺旋方向同向均匀布置形成双螺旋板,该双螺旋板的结构是开放的,双螺旋板上部与螺旋板支架(2)刚性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支架(2)形如倒置的T形结构,螺旋板支架(2)下部分别与两块双螺旋板(1)刚性连接,螺旋板支架(2)上部为转轴,转轴与支座(3)内的旋转驱动装置刚性连接;螺旋板支架(2)中部有一长孔,捞渣斗塞(5)可沿长孔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内安装有旋转驱动器,该旋转驱动器可以采用减速电机,也可采用旋转液压马达作为驱动力来源,旋转驱动器被安装于支座(3)的底部,整个支座(3)可通过起重设备进行空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渣斗(4)为一倒置的无底中空圆锥体,捞渣斗(4)下部有圆形漏孔,捞渣斗(4)上部与双螺旋板刚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渣斗塞(5)被安装于螺旋板支架(2)长孔内,捞渣斗塞(5)下部为一短圆柱体,直径略大于捞渣斗(4)下部漏孔,短圆柱体放下时可堵住捞渣斗漏孔,渣斗塞(5)上部有一用于举升的短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塞器(8)为一可提升的侧向叉结构,该叉状结构可以叉入捞渣斗塞(5)上部的短圆柱体的下方,提塞器(8)上升或下降时,带动捞渣斗塞(5)上升或下降。
8.如权利要求1的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聚渣:聚渣操作时,支座(3)被起重设备放置于高架(7)上,处于液包(6)的正上方,此时,双螺旋板浸入液包(6)内一定深度,捞渣斗(4)完全没入液面之下,开动支座(3)内的旋转驱动器,使双螺旋板顺着螺旋的方向开始以预定转速旋转,带动液包内液体开始旋转,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涡流,浮渣将向双螺旋板周围聚积,待液包壁附近已无浮渣后,断开旋转驱动器的动力,使双螺旋板处于自由旋转状态,涡流将继续带动双螺旋板转动,由于液体阻力的影响,双螺旋板的转速将逐渐慢下来,双螺旋板周围的涡流带动浮渣的转速将大于双螺旋板的转速,聚积在双螺旋板周围的浮渣将在惯性作用下,自行沿着双螺旋板内的螺旋通道向双螺旋板中央聚积;
2)捞渣:捞渣操作时,在浮渣基本进入双螺旋板中央后,通过起重设备慢慢提升支座(3),从而使聚中的浮渣进入捞渣斗(4)内,继续提升捞渣斗(4)至完全脱离液面,并静置一定时间,保证捞渣斗(4)内的液体充分通过捞渣斗塞(5)与捞渣斗(4)所形成的空隙间流出;
3)卸渣:卸渣时,起重设备将支座(3)放在废渣斗(9)上方的高架(7)上,拉塞器(8)的侧向叉结构移动到捞渣斗塞(5)上部的短圆柱下,并向中抬起捞渣斗塞(5),使捞渣斗(4)下部的漏孔暴露,其内的废渣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然落向废渣斗(9)内,废渣落尽后,移出拉塞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89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