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8912.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臧铁钢;孟庆如;季玲;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涡流 惯性 浮渣 快速 清除 装置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及操作方法,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固体浮渣与液体进行快速分离的除渣设备,属于生产过程中液固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例如在制药和火法冶金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液体浮渣的清除问题,清除浮渣是工艺要求,如果不能干净、快速地清除掉浮渣,则会对液体产品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冶金行业中,熔融的金属液中会因为去除杂质的工艺要求,会放入药剂,通过一系列反应后,将会在金属液表面形成固态浮渣,这些浮渣如不去除干净会严重影响金属的品质。此外,如果捞渣效率低,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会增加不必要的能耗。
目前,浮渣清除主要采用人工除渣或机器除渣两种方式。人工除渣主要用于工作环境允许,捞渣工作量不大的条件下,但对于工作环境恶劣,捞渣工作强度高和工作量大的条件下,则只能使用除渣设备。从发展趋势看,人工除渣会被机器除渣所取代。例如,钢水包内熔融的金属液表面的浮渣需要清除,但现场温度非常高,且浮渣量大,已不可能进行人工除渣,只能采用机器除渣。但传统的机器除渣设备除渣效率和除渣率都不理想,由于作业时间长,也导致高能耗,生产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为了克服现有机器除渣设备的不足,需要开发一种通用性较强,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新型除渣装备。能有效提高除渣效率和除渣率,降低液体损失,并进一步降低除渣过程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及操
作方法,其目的旨在解决目前普遍应用于浮渣型液固分离领域的除渣设备工作效率低,除渣率不高,液体及能量损失较大等问题。在聚渣-捞渣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除渣装置,以及与该装置相配套的操作方法,该新型除渣装置能大大提高除渣效率和除渣率,并能有效降低液体和能量损耗。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半螺旋板(1)、螺旋板支架(2)、支座(3)、捞渣斗(4)、捞渣斗塞(5)、液包(6)、高架(7)和提塞器(8);其中两块半螺旋板(1)按螺旋方向同向均匀布置形成双螺旋板,该双螺旋板的结构是开放的,双螺旋板上部与螺旋板支架(2)刚性连接在一起,双螺旋板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的下部分别与两块双螺旋板(1)刚性连接,螺旋板支架(2)的上部为转轴,与支座(3)内的旋转驱动装置刚性连接,双螺旋板的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中部的长孔内是捞渣斗塞(5),捞渣斗塞(5)与提塞器(8)相接,支座(3)在高架(7)上,支座(3)处于柱状容器(6)的正上方。
本发明的优点:结构简单,近捞渣效率高,除渣干净,液体损失小。整个操作过程风险小,可靠性高,且整个装置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2是开始聚渣时的装置剖视图;
图3是双螺旋板形成涡流及惯性聚渣的原理图;
图4是提塞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捞渣斗塞结构示意图;
图6是捞渣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捞渣操作示意图;
图8是卸渣操作示意图;
图中的1是半螺旋、2是螺旋板支架、3是支座、4是捞渣斗、5是捞渣斗塞、6是柱状容器、7是高架、8是提塞器、9是废渣斗。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螺旋涡流惯性聚中浮渣快速清除装置,其结构包括半螺旋板(1)、螺旋板支架(2)、支座(3)、捞渣斗(4)、捞渣斗塞(5)、液包(6)、高架(7)和提塞器(8);其中两块半螺旋板(1)按螺旋方向同向均匀布置形成双螺旋板,该双螺旋板的结构是开放的,双螺旋板上部与螺旋板支架(2)刚性连接在一起,双螺旋板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的下部分别与两块双螺旋板(1)刚性连接,螺旋板支架(2)的上部为转轴,与支座(3)内的旋转驱动装置刚性连接,双螺旋板的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螺旋板支架(2)中部的长孔内是捞渣斗塞(5),捞渣斗塞(5)与提塞器(8)相接,支座(3)在高架(7)上,支座(3)处于柱状容器(6)的正上方。
所述半螺旋板(1)为一矩形板沿长边方向弯成变径螺旋面而成,为一投影为平面变径螺旋线;两块半螺旋板(1)按螺旋方向同向均匀布置形成双螺旋板,该双螺旋板的结构是开放的,双螺旋板上部与螺旋板支架(2)刚性连接在一起,下部与捞渣斗(4)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8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