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刺梨保健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5130.5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潘荣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盘水金玲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A23F3/40;A23F3/3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刺梨 保健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刺梨保健茶的制作方法,采用鲜嫩的刺梨叶芽主要通过萎凋—初揉—初烘—再揉—复烘—复揉—发酵—烘焙—自然提香的制作工艺制得的刺梨保健茶,能够实现营养成分易于充分释放以及充分保留,其含有的人体所需的大量氨基酸以及矿质元素、维生素B、Vc和黄酮,并且刺梨采用无化肥种植,天然绿色环保,因此,本发明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保肝护肝、抗坏血酸、降脂降血压、降胆固醇临床治疗功能,该保健茶对人体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药用价值高,并且采用刺梨叶芽能够大大提高刺梨种植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天然刺梨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茶叶”名称而命名的保健饮品较多,如“金刺梨保健茶”、“姜茶”、“金银花茶”、“何首乌茶”等等。各具特色,但这些“茶”都不是茶。而是一种类似于茶的制作方式和饮用方法,是一种保健品。与茶有严格的区别,都没有茶儿碱和咖啡成分。本发明的 “天然刺梨保健茶”是用野生天然刺梨的嫩芽叶为主要原材料,加工而成配以开水泡制而成保健饮品,通过保健品标准检测检验,与刺梨系列产品的有效成分一致。
刺梨,属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长江以南均有野生,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C、E、P 含量很高,同时还有含有蛋白质、十余种氨基酸及钙、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中医认为有清热降温、滋补心脾之功益。刺梨产业建成投产后,每年都要进行修枝整形、蔬芽蔬果,大量的附生枝,花果都会作废品废物清除,果园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种植刺梨的土地大多是非耕地、坡耕地,农药、化肥等污染较少,甚至没有污染,而刺梨叶芽仍含有相同的营养物质,将刺梨叶芽制作成保健茶,具有健脾开胃、滋阴补津、解暑止渴、强身健体、防癌抗癌、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延年抗衰老,美容润肤等功效,而现有的技术还没有提到如何将刺梨叶芽制作成保健茶的方法,让制作刺梨保健茶的方法更科学、更合理、保证刺梨中的营养不丢失和泡制时营养成分能充分释放,色香口味更好,是目前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然刺梨保健茶的制作方法,能够实现高效大批科学化生产、营养成分能够充分溢出和不易丢失,具有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天然刺梨保健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刺梨叶芽:在无化肥种植的刺梨树上选取嫩尖叶或嫩尖芽进行采摘;
(2)去杂:去除采摘时带入的枯枝、杂质;
(3)清洗:将步骤(2)中去杂后的刺梨叶芽用清水清洗3~5遍,取出放于凉席、竹编或箩篓内沥干;
(4)萎凋:将步骤(3)中沥干后的刺梨叶芽摊放在室内萎凋帘上,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70%,摊叶量为每平方米的萎凋帘上摊放0.5~0.75千克,萎凋时间为9~10小时;
(5)初揉:将步骤(4)中萎凋后的刺梨叶芽置于揉制机中,揉4~6分钟,转速每分钟45转;
(6)初烘:将步骤(5)中初揉刺梨叶芽转入烘干机烘烤5~10分钟,温度70~80℃;
(7)再揉:将步骤(6)中初烘刺梨叶芽放入揉制机中,揉6~8分钟,转速每分钟45转;
(8)复烘:将步骤(7)中揉过的刺梨叶芽放入烘干机内5~8分钟,温度70~80℃;
(9)复揉:将步骤(8)中复烘的刺梨叶芽放入揉制机中,揉5分钟,转速每分钟45转;
(10)发酵:将步骤(9)中复揉的刺梨叶芽放入发酵机内发酵,时间4~6小时,温度25~30℃,湿度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盘水金玲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六盘水金玲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5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丝原料干燥混合下料装置
- 下一篇:具有加强结构的复合材料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