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管及其成型方法和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8417.3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炜;谢利昌;王勇;范少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12;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芙蓉;李双皓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及其 成型 方法 压缩机 | ||
1.一种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
第一管体(100);
第二管体(200),所述第一管体(100)与所述第二管体(200)相通,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所述第二管体(200)的材质不同;以及
固定环(300),所述固定环(300)包覆在部分所述第一管体(100)和部分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外侧,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所述第二管体(200)通过所述固定环(3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为铜管或镀铜管,所述第二管体(200)为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所述第二管体(200)分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与所述固定环(300)之间为间隙配合,和/或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所述固定环(300)之间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配合的配合间隙为0.02mm至0.4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00)与所述固定环(300)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管体(100)与所述固定环(300)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00)的内径均匀设置,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包覆在所述固定环(300)中的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包覆在所述固定环(300)中的部分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外径相等,所述固定环(300)的包覆在所述第二管体(200)外侧的第二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固定环(300)的包覆在所述第一管体(100)外侧的第一段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外壁和/或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固定环(300)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外壁和/或所述第二管体(200)的外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0.02mm至0.4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00)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部(301),所述凸出部(301)与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或所述第二管体(200)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01)为棱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01)的高度为0.02mm至0.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01)均匀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00)包括第一环体(310)、第二环体(33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体(310)和所述第二环体(330)之间的过渡段(320),其中所述第一环体(310)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体(330)的外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320)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环体(310)之间的夹角为110度至115度。
18.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管。
19.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管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获取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和固定环(300);
将所述第一管体(100)和所述第二管体(200)插入所述固定环(300)中形成排气管组件;
将所述排气管组件焊接成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成型是将所述排气管组件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焊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成型的温度为700℃至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4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
- 下一篇:空气压缩机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