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14482.7 申请日: 2015-08-20
公开(公告)号: CN105109669B 公开(公告)日: 2017-04-19
发明(设计)人: 宋承志;切尔内绍夫·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张弘;戈洛夫金·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张志林;戈尔布诺夫·维克多·格拉谢耶维奇;况龙;古尔塔瓦伊·阿尔卡季·约瑟福维奇;杨波;杰姆琴科·奥列克·费奥多罗维奇;德拉奇·德米特里·卡利斯特拉托维奇;吴家锋;叶夫列莫夫·安德烈·阿列克桑德洛维奇;曹毅;马特洛索夫·阿列克桑德勒·阿纳托利耶维奇;饶祺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以Н.Е茹科夫斯基教授命名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B64C5/00 分类号: B64C5/00;B64F5/60
代理公司: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65 代理人: 高原
地址: 330024 ***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飞机 改出尾旋 改善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领域,推荐的发明用于使教练机改出尾旋得以改善,并且能培训飞行员用不同的方法将飞机改出尾旋,具体涉及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

背景技术

寻找出改善飞机从尾旋状态改出特性的科技方案,首先必须要保证飞机的使用安全性。众所周知,根据世界飞行事故统计数据,将近50%的飞机事故和失事都是在这些状态下发生的(《大迎角下的飞机气动力.图书清册》,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联合科技出版社,1990;《通用航空.给设计师的建议》,В.Г.Микеладзе,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出版,2001,第213页)。

除此之外,与教练机改出尾旋特性改善问题有关的还包括:

一方面,它可以被接受培训相对较少的飞行员使用;

另一方面,在这种飞机上,通常为培训飞行员,必须要能演示出将飞机改出尾旋的所有现存方法(《通用航空.给设计师的建议》,В.Г.Микеладзе,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出版,2001,第276页;俄罗斯联邦专利№2297364,МПКВ64С5/08,2007年;CN201694385,МПКB64C17/00;B64C3/00,2011年;美国专利5,575,442,МПКB63H1/18;B64C21/00,1996年)。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Λ形机翼边条装置,它在与机身连接位置有前掠缘(《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学术期刊》,第ХХVII册,第№1-2期,1996年,ВождаевЕ.С.、ГоловкинВ.А.,ГоловкинМ.А.,ДолженкоН.Н.)。安装这种Λ形边条会导致机身尾部和机翼边条本身形成的涡束分离。因此,当沿机翼背风外翼扩展的边条背风涡束下方出现侧滑时,会形成较小的负压,并形成导致出现稳定滚转力矩的较小的升力,从而改善飞机的失速特性。

这种装置的缺陷在于它不能用于没有机翼边条的飞机上,而且不能确定它对改出尾旋特性的影响。

熟悉的技术方案中最接近的是一种带边条的装置,边条的外形为两个三角升力面,安装在机身尾部,相对于飞机纵向对称面对称,并且在翼根翼弦附近与平尾对接(网址:http://www.airwar.ru/enc/other/stucano.html和www.embraerdefensesystems.com/english/content/combat/tucano_three_view.asp)。

在平尾前安装这种边条,正如垂直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结果一样,将导致:

-在大迎角下会出现额外的俯冲力矩;

-增大旋转阻尼;

-由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飞机会由迎角α≈70°时出现的平尾旋状态进入陡尾旋状态,这时的迎角为α≈50°,并且旋转频率会更低。

这样,虽然飞机改出尾旋特性得到了改善,但只能使用所谓的加强驾驶方法(这种情况下开始是副翼和方向舵完全反尾旋偏转,然后过0.5圈——方向舵完全朝下)改出。这个装置和与之类似的装置都不能保证用于其他方法让飞机改出尾旋状态,其中包括所有操纵机构同时偏转到中立和所有操纵机构按正确的顺序(方向舵和副翼同时偏转到中立位置,过0.5~1圈后——升降舵偏转到中立位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和技术成果是为了研制出一种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能改善飞机的尾旋特性以及改出尾旋特性,保证能提高飞机的使用安全性,这一点对教练机特别重要,通常,飞行员要在这样的飞机上学会所有尾旋改出的方法。

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通过这种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可得到任务解决方案和技术成果。这种装置包含外形为两个升力面的边条,它们安装在机身尾部,相对于飞机纵向对称面对称,并且在平尾翼根翼弦附近与平尾相连。每个升力面的长度沿机身长度方向为1.1~1.5b,而与平尾连接处的最大宽度为0.1~0.15b,其中b为平尾翼根翼弦,每个升力面长度中点到平尾的后掠角为90°~1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以Н.Е茹科夫斯基教授命名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以Н.Е茹科夫斯基教授命名的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4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